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水線草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水線草
發文日:109/11/12

水線草

學名:Hedyotis corymbosa (L.) Lamarck
         Oldenlandia corymbosa L.
科名:茜草科(Rubiaceae)耳草屬(Hedyotis)

別名:珠仔草、龍吐珠、定經草、繖花龍吐珠(台灣)、繖房花耳草(廣州植物誌)、大本白蛇舌草、水胡椒。

英文名稱:Corymbose Hedyotis,Old World Diamond Flower,White Diamond Flower

分布:台灣全境農園、濕潤地、路旁均隨處可見。

形態:一年生草本,植株纎細披散,直立或斜生,高15-30公分。莖多分枝,無毛或被疏細毛。葉對生,無柄或具短柄;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3公分,寬0.15-0.35公分,粗糙縁,微向背捲曲;托葉小,膜質,合生成鞘狀,長0.1-0.15公分,截頭,頂端具短刺毛。花腋生,一般為2-5朵排列呈現繖房花序,偶而單生,總花梗長0.5-2公分;花萼廣卵圓形,長約2.5公分,先端4齒裂,外被細柔毛;花冠漏斗狀,白色或淡紅色,長0.25公分,先端4裂;雄蕊4枚,著生於裂片間;子房2室,花柱線狀,伸出花冠外。蒴果圓球形,室背開裂,萼宿存。種子細小,多數。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繁殖方法:種子

利用部位:全株

效用:清熱解毒。

 

水線草原產於亞洲南部、東南各地,及非洲、美洲等熱帶地區,其廣泛分布在熱帶和溫帶地區,在喜馬拉雅山海拔2000公尺以下亦可發現其蹤跡,是田野、荒原中常見的一年生草本藥用植物,一般多視為雜草,而在臺灣亦隨處可見,多生於路旁、溪邊、曠野、農園等處。

 

水線草始載於《植物名實圖考》,以全草入藥,中藥名為水線草。其性味苦、寒,入肺、大腸二經,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治瘧疾、腸癰、闌尾炎、腫毒、高熱、扁桃腺炎、咽喉炎、支氣管炎、泌尿系感染、燙傷、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等。於夏、秋採收後,鮮用或曬乾使用。

 

本品在中國福建、廣東、廣西等地作為白花蛇舌草使用,白花蛇舌草主要產於中國東南沿海一帶,於中國普遍使用;而水線草主要產於兩廣及褔建等地,主要在兩廣一帶使用。按照《廣東省中藥材標準》所記載,兩者均可清熱解毒,但白花蛇舌草另可消癰散結、利水消腫。由於水線草與白花蛇舌草同為茜草科耳草屬之植物,二者乾燥後的外觀很相似,在臺灣常有混用之情形,雖然二者性狀相似,但在功效、成分及藥理作用上有差異,應區別使用。

 

水線草在印度、斯里蘭卡、熱帶東亞、爪哇及菲律賓等地均有分布,為常見雜草植物,在印度亦是作為醫療保健之民間用藥,在印度喀拉拉邦(Kerala)的傳統醫學中俗稱為“Parppatakapullu”,其英文名是White Diamond Flower,在孟加拉語名為Khet Papra,在印度根據民間傳統醫學所發展出來的藥物製備概念,應用水線草製備的「阿育吠陀」草藥有Amritarishtam、Chandanasavam、Mahathikthakam、Jatyadi tailam、Aranyatulasyadi等,治療季節性感冒和咳嗽、腎臟和泌尿系統疾病、皮膚疾病及傷口癒合等問題【註】。

 

【文獻記載】

《植物名實圖考》:「水線草生水濱,處處有之。叢生,細莖如線,高五六寸。葉亦細長,莖間結青實如菉豆大。俚醫以洗無名腫毒。」

《常見混淆中草藥的識別》:「治高熱,瘧疾,癌腫,闌尾炎。」

 

【主治用法】

治瘧疾,腸癰,腫毒,燙傷。內服: 煎湯,0.5-1兩。外用: 煎水洗。

 

【應用舉例】

1.治瘧疾: 水線草、常山、馬鞭草各二錢。混合煎服。(中國藥植志)
2.治燙傷: 水線草煎洗。(中國藥植志)

 

【主要成分】

現代研究水線草含有蛋白質、多醣(polysaccharides)、多酚(polyphenols)、單寧(tannins)、類黃酮(flavanoids)、皂苷(saponins)、植物固醇(steroids)、三萜類(triterpene)及配糖體(glycosides)等,其中化學成分三萜類含有熊果酸(ursol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植物固醇類有β-穀固醇(β-sitosterol)、γ-穀固醇(γ-sitosterol)、豆固醇(Stigmasterol);脂肪酸有硬脂酸、棕櫚酸、油酸、亞麻酸等。現代研究証實具有清熱解毒、促進血液循環、利尿及緩解尿道炎、抗菌性、保肝作用、抗瘧疾、抗氧化活性、催產、降血糖等作用,其對消化道淋巴腫瘤、以及對肝癌和喉癌起作用。另外研究指出其對乳癌細胞的毒性作用,可朝作為協同治療藥物或癌症治療藥物開發之用途。

 

【生長習性與種植方式】

喜溫暖、光照充足、濕潤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對環境適應力強,是常見的雜草植物。因種子細小,故播種時可與土壤混合均勻播種,較為方便操作。

 

【註】印度的“Ayurveda”為梵文,一般譯為「阿育吠陀」或「生命吠陀」醫學,Ayur意指「生命」,Veda意為「知識」,因此「阿育吠陀」一詞的意思為生命的科學,其不僅是一門醫學體系,且代表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阿育吠陀醫療體系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醫學體系之一,此傳統醫學可追溯到西元前3000年的吠陀時代,以古老記載綜合醫學體系而著稱,千年來被無數的印度家庭使用,其療法通常是基於複雜的中草藥化合物,強調飲食與靈性的重要性,中國的中醫、以及「現代醫學之父」-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之醫療方法,都可見到阿育吠陀的影子。

 

參考資料:

(1)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II) p159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2)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2) 水線草p219台北南天書局

(3) https://www.cmro.gov.hk/html/gb/GCMTI/pdf/009_HDH_vs_HHC_sc.pdf

(4)香港浸會大學 中醫藥學院 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

(5) 林妍甫。2012。水線草酒精萃取物引發的血液污染物以及促進樹突細胞活化之研究 中國醫藥大學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6) Shaktijit Das, Nasim Mondal, Somdutta Mondal, Pranabesh Ghosh, Chandreyi Ghosh, Chandrima Das and Sirshendu Chatterjee. 2019. Botanical features, phytochem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overviews of Oldenlandia corymbosa Linn.: A brief review. The Pharma Innovation Journal 8(2): 464-468.

(7) Tanvi Patel, Vineet Jain and Rajesh Dodia. 2014. Oldenlandia corymbosa L.: A Phytopharmacological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pharmacy Vol. 4 (3), pp.79-82.

(8)印度阿育吠陀醫學產業介紹 駐印度台北經濟文化中心(8)https://www.roc-taiwan.org/in/post/2705.html

(9)https://kknews.cc/health/ybx6xg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