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苗栗地區特色飼養鹿種-紅麋鹿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苗栗地區特色飼養鹿種-紅麋鹿
發文日:109/09/11

早期養鹿產業僅有台灣水鹿與台灣梅花鹿作為茸鹿飼養,直至三十多年前由美國進口麋鹿(Elk deer)與美國梅花鹿至台灣,之後由紐西蘭引進紅鹿(Red deer)。但國內鹿農為發揮雜交優勢常以紅鹿與麋鹿雜交以提高產茸量,且未保留純種紅鹿與麋鹿種原,因此目前都以紅麋鹿稱之。紅麋鹿佔全國鹿隻飼養頭數不到5%,目前大部分集中於苗栗縣,少數分佈於彰化、台南與屏東地區,相較於以臺灣水鹿為主要飼養品種(高達89%)的養鹿產業中,此鹿種屬於產業小族群。紅鹿與麋鹿均是大型鹿種,成年公鹿體重可達200至330公斤,於3歲第二剪輕易可達120台兩以上。一般棲息在溫帶地區的鹿種(紅鹿與麋鹿)都是季節性生殖的動物,大多在秋天到早春之間配種,越寒冷的地方越集中配種時間,因此台灣地區冬季氣溫較低的北部較適合此鹿種的繁殖與飼養。紅/麋鹿茸產量較高與品質優良也是紐西蘭鹿產業主要以紅鹿、麋鹿和紅鹿/麋鹿雜交鹿生產鹿茸與鹿肉的主要因素。從國外引進的紅鹿/麋鹿雜交之紅麋鹿在臺灣已適應仍維持其原來的季節性生殖,且為季節性繁殖極為明顯的鹿科動物,主要繁殖季節集中在9月底至11月底,母鹿在隔年春夏之交分娩,公鹿於立春時解角長茸。溫帶鹿種之紅麋鹿,其生殖活動之所以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是受光照調節。從鹿茸開始生長到可以採收,視鹿茸生長狀況,紅麋鹿平均需要100至120天,台灣水鹿平均需要70至90天的生長期,台灣梅花鹿則需要75至85天(營養供應充足情況下65天前割茸,會長再生茸)。國內鮮茸銷售方面,台灣水鹿產茸期集中於3到4月,隨後紅麋鹿產茸期5月到6月,接著梅花鹿產茸期7到8月。

這幾年在養鹿產業只要談到紅麋鹿總會聯想到苗栗縣養鹿促進發展協會,該會歷經近十年來致力於紅麋鹿飼養繁殖技術之提升,拓展出自己的鹿(路),並使養鹿產業逐漸成為苗栗縣之特色化產業,也成為苗栗之光。目前動物生殖技術已有許多進展,惟鹿科動物生性敏感不易操作,因此限制其發展,目前台灣養鹿產業是以少量精緻化圈養,以收穫鹿茸為主要商業利益,自以提高鹿茸產量為第一目標。適應台灣氣候且具高產量的紅麋鹿,於國內繁殖最大問題在於成熟種公鹿攻擊性甚強,且與母鹿(100至150kg)體重差異過大,常造成極大之配種損失。利用精液冷凍保存技術可搭配人工授精進行配種繁殖,提升配種效益與大幅減少母鹿配種損失。考量土地成本、茸產量與產品特色化等情況下,紅麋鹿已漸被重視且於未來具有競爭力。我國紅麋鹿之飼養已有多年,為季節性繁殖明顯之鹿種,繁殖期僅2至3個月。由於鹿科動物生性敏感不易操作,馴化程度不易,且於生殖季節中尤具攻擊性,甚於台灣水鹿與梅花鹿,因此限制其發展。此大型鹿屬於晚熟鹿種,適合採精年齡為5至8歲,本場針對該協會所屬各鹿場成熟公鹿採集新鮮精液,其平均精液量為1.5 ± 0.6 mL、精子濃度為18.5 ± 9.9×10精子/mL、精子活力則為4.4 ± 0.7、平均活精子率為77.9 ± 5.4%、畸形率為11.4 ± 1.6%與陰囊週長為26.9 ± 2.0 cm。3歲以下公鹿所收集大都為含精液之似蜂蜜狀黏稠膠體,所含精子存活率僅為10.6%,頭帽完整性更只有1.8%,無法進一步製作冷凍精液。不過此年齡鹿隻進行自然配種仍可成功使母鹿懷孕。反觀台灣水鹿2歲齡就可以成功採集到適合製作冷凍精液的新鮮精液,且沒有紅麋鹿與台灣梅花鹿精液中含膠體之不利因素。該協會於每年10月至11月間,每次至少4到5場母紅麋鹿經發情同期化處理後進行人工授精,不同鹿場間因飼養管理方式與母鹿體況不一致,懷孕率差異甚大(42.5至72.7%)。這幾年更經常與苗栗縣政府辦理紅麋鹿之採精與人工授精觀摩會,以推廣紅麋鹿相關飼養繁殖技術。

目前該協會所屬會員主要飼養紅麋鹿與台灣梅花鹿為主,搭配少量台灣水鹿,有別於其他縣市臺灣水鹿仍是飼養數量最多的鹿。為了發展縣內養鹿產業,考量養鹿勞力高齡化及小農副業型態經營方式,鹿隻之飼養管理技術不似其他縣市普及化,直接影響到優良鹿隻生產效率,恐影響鹿產業發展空間。為克服此逆境,需從鹿茸銷售與紅麋鹿繁殖技術兩方面著手,在銷售方面雖主要以銷售紅麋鹿與台灣梅花鹿鹿茸為主,也藉由飼養三種不同產茸期鹿種將鮮茸銷售期間延長高達6個月,將鮮茸生產分散於不同月份,使銷售更有彈性。

協會藉由適應苗栗地區本土氣候且具高產量的紅麋鹿,希望發揮此鹿種成為地區性特色養殖。藉由產官學的飼養繁殖技術輔導與研究,改良培育更健康優質的種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