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柑橘專業介紹 / 柑橘類果樹常見葉片黃化原因及管理對策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柑橘類果樹常見葉片黃化原因及管理對策
發文日:109/05/08

柑橘類果樹常見葉片黃化原因及管理對策

 柑橘類果樹屬多年生作物,若栽培管理不當,植株葉片易發生黃化現象,葉片光合作用能力降低,除影響產量及品質外,最後導致樹勢衰弱,甚至枯死。本文就常見柑橘類果樹葉片黃化之原因,探討改善及因應對策,以期穩定產量及品質,提供農民栽培管理之參考。

 常見葉片黃化之成因

一般果樹葉片黃化主要是由於缺乏營養元素所引起外,果園環境條件不佳、病蟲害及栽培管理等因素,間、直接影響根群吸收營養元素之能力所致。

一、果園環境條件不佳

(一)、溫度

柑橘類屬亞熱帶常綠果樹,性喜溫暖濕潤氣候,。若生育期間溫度過高,葉面及土壤蒸發散過強,樹體嚴重缺水,造成葉片萎凋及影響根群之活力;溫度過低亦會影響根系吸收養、水分之能力。

(二)、日照

日照充足,植株葉片濃綠,光合產物累積多,所生產果實品質較佳。一般柚農普遍栽植過密,易造成植株間相互遮陰,樹體內部光照量不足,除影響光合作用效率外,病蟲害密度及發生之控制不易。

(三)、水分

由於全台全年雨量分配不均,有明顯的乾季和雨季。在乾季土壤水分過低,根部吸收養分受限;雨季降水太多、灌溉過量、地勢較低或偏黏質性土壤之果園,常因排水不佳,致使根系腐爛,造成植株黃化現象之發生。

(四)、土壤

 一般栽植於丘陵坡地之園區,土質相對貧瘠,有機質含量低,且常因缺乏水源灌溉,不利植株生長。雖平地果園土壤較肥沃、水源充足,所生產的果實品質風味佳,但偏黏質性土壤之果園,易受犁底層影響,限制根系之伸展,造成根盤淺層化,根系吸收及生長能力變緩。

(五)、風

    風可以促進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流動,有利葉片吸收,也可影響和改變空氣濕度及溫度。一般通風性差的果園,病蟲害發生較嚴重,植株根群吸收力也較差。強風易使植株產生傷口,助長潰瘍病之傳播及危害;此外,樹體易因蒸散過量,枝條及葉片生長減緩,甚至乾枯。

(六)、其他

    其他因子,如:果園地形及方向,影響園區日照量長短、排水性及肥培管理。

二、營養元素缺乏

由於樹體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營養物質,使土壤中某些營養元素缺乏,同時未適時、適量進行補充,致使土壤養分不平衡,影響植株生長發育。常見營養元素缺乏造成葉片黃化發生(見表1),說明如下。

(一)、缺氮症狀

氮素缺乏時,植株生長勢弱,枝條數及葉片數均少,全株呈淡綠色或黃綠色,葉片小而硬。氮在植體內之移動性屬中等,缺氮時葉片之黃化遍及全株,但老葉有較嚴重之傾向。

(二)、缺鎂症狀

    缺鎂時成熟葉或老葉中肋兩側的葉脈間黃化,爾後黃化逐漸成不規則形狀擴展,嚴重時僅葉基部有綠色殘存而成倒V字形的綠色圖形。一般結果枝易發生缺鎂症狀。

(三)、缺鐵症狀

    缺鐵一般發生於枝條先端的新葉,首先是葉脈間發生黃化,但葉脈仍保留綠色,且葉片很薄,隨缺乏程度的轉劇而逐漸成黃白化,剩下中肋仍保青綠,最後則全葉黃白化,此後長出枝葉變小,新梢的伸長緩慢甚至停止。

(四)、缺錳症狀

    缺錳葉脈間首先局部成淡綠色,後轉成淡黃色網紋狀,並逐漸擴展至全葉,惟沿葉脈仍殘存綠色,輕微缺錳,待葉片長成時可以恢復。

(五)、缺鋅症狀

     缺鋅一般在枝條先端的新葉發生,首先於葉脈間局部發生淺黃色以後逐漸擴展,使葉脈間均呈黃化但葉脈仍保留綠色,嚴重缺乏時幼葉變小而直立,新梢之頂端節間變短,葉呈直立叢生狀態。

(六)、缺硫症狀

   植株缺硫症狀似缺氮,葉片呈均勻黃色,全株呈淡綠色。

 

表1.常見因營養元素缺乏之黃化症狀

發生部位

黃化發生症狀

缺乏營養元素

成熟葉及老葉

葉片均勻黃化

氮、硫

脈間黃化或呈斑點狀

鎂、錳

幼葉及葉尖

葉片均勻黃化

鐵、硫

脈間黃化或呈斑點狀

鋅、錳

三、病害

常見由病害導致植株黃化現象之發生,說明如下:

(一)、黃龍病 (俗名:瘋欉)

黃龍病為系統性病害,其病徵為葉片葉脈黃化、再生葉片變小,硬化向外捲曲、黃萎、易落葉,葉脈木栓化,新葉則出現微量元素缺乏病徵,嚴重時開花異常、樹勢衰弱、枝條乾枯甚至全株枯死。黃龍病會影響果實品質且顯著降低產量。在田間主要是由帶黃龍病菌的接穗嫁接傳播及木蝨媒介傳染。

 

(二)、南美立枯病 (俗名:瘋欉)

南美立枯病為系統性病害,葉片黃化萎縮上捲,成湯匙狀。莖部木質部凹陷,枝梢枯死。病毒由接穗或蚜蟲媒介傳播,造成植株矮化,樹勢衰弱。

 

(三)、裾腐病 (俗名:爛頭)

裾腐病主要發生於近土壤表面之樹幹基部,被害植株表皮變色、流出褐色透明膠液,樹皮逐漸軟化與龜裂。被害株地上部葉片黃萎、落葉,樹勢逐漸衰弱,嚴重時全株枯死。初期病徵與罹黃龍病植株略相似。此病原菌為土棲菌,殘存於植物殘體、土壤中,一般經傷口感染為主。地下水位高或排水不良處易發生。

 

(四)、寄生性線蟲 (俗名:線蟲)

柑橘類植株被寄生性線蟲為害後,地下部份往往造成植株根尖生長停滯,根系腐敗。地上部則出現葉片黃化、小葉、落葉、梢枯及微量元素缺乏症。病害一般藉苗木或染病土壤傳播。砂質土發病較嚴重。病原線蟲以卵或幼蟲渡過不良環境,藉已感染線蟲之苗木或土壤媒介傳播。


四、蟲害

常見由蟲害引起柚樹葉片黃化現象之發生,說明如下:

(一)、柑橘葉蟎 (俗名:紅蜘蛛)

柑橘葉蟎卵主要產於葉背,成蟎與若蟎以刺吸式口器在葉片、葉柄、嫩枝及果實吸食汁液為害,以葉片受害最重。其族群於乾燥季節密度較高,尤以高溫季節繁殖快,為害亦較嚴重,降雨則會降低葉蟎的發生。葉蟎為害部位呈密集灰白色之小斑點,發生嚴重時全葉變為淡黃綠色。

(二)、斑星天牛 (俗名:牛港柺、牛港)

斑星天牛主要為害柚樹的樹幹,成蟲一般於每年4~7月出現,雌蟲多於樹幹地面處以口器咬破樹皮產卵於裂縫內。卵孵化後幼蟲先於皮層內側盤食,之後蛀食木質部,造成若干彎曲隧道。被害之柚樹幹基部常可發現由隧道口排出之木屑及蟲糞,嚴重被害時植株養分及水分的運輸受到阻礙,葉片逐漸黃化凋落,樹勢衰弱,甚至導致植株枯萎死亡。

(三)、柑橘窄胸天牛 (俗名:紅牛港柺、紅牛港)

柑橘窄胸天牛之幼蟲為土棲,主要取食柚樹之根部,使鬚根減少,因而影響水份及養份的輸導,造成生長勢逐漸黃化、衰弱,枝葉稀疏,無法正常生長、結果,嚴重者甚至導致植株死亡。

五、栽培管理不當

一般在栽培過程,不當的肥培、用藥等管理操作,亦會造成影響。

(一)、施肥管理不當

一般常見農民基肥常淺層施用或直接整包置放土表,除易將根群誘引往至土表層生長,造成淺根盤外,降雨後易發生肥傷。此外,使用未經充分發酵腐熟的禽畜糞,如:雞糞、豬糞等,於施用後經發酵產生高溫,傷害新生根群,造成植株落葉或黃化現象。
(二)、藥劑造成之傷害

一般在使用農藥防治病蟲害或噴施除草劑防治雜草時,如使用時期不當、不按推薦倍數或使用說明,易產生藥劑傷害,導致植株葉片黃化現象發生。

(三)、其他

過度修剪、環剝等不當操作,導致地下部與地上部養、水分等合成運輸失調,因而造成柚樹葉片黃化現象之發生。

 

相關預防之對策

為預防植株葉片黃化之發生,應充分瞭解生育特性,以利果園規劃及栽培管理,提供作物良好生長條件;培育強健之樹勢及根群,來製造及儲備大量的營養,並吸收充足礦物元素及水分,來供應植株生長之所需為首要之條件。

 一、適地種植

果樹是長期性作物,一旦果園建立完成,若栽培管理得當,便可能進行長年的栽培及生產,因此果園的環境條件良窳影響深遠。柚樹植株雖適應性廣,全台各地均有栽植,但栽培條件仍以溫暖、通風良好、水分及日照充足,且以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之砂質壤土之處,植株生育表現最佳。

二、加強果園水分管理

(一)、果園排水之改善

針對地下水位高者或排水不佳之果園,應加強排水之改善,如:果園畦溝及周邊排水溝應定期清理,以維持排水暢通;地勢低或地下水位高之果園,排水更需加強,除應築高畦外,並埋設暗管,以利土壤內部排水,防止果園積水,降低對根群生育之影響。此外,新植果園宜擇地勢高、排水良好之地並配合高畦方式栽植,苗木應選用嫁接苗,其根系較深,且對抵抗不良環境能力較佳。

(二)、設置灌溉設施

生育期間土壤水分供應的多寡,對植株生育、產量及品質的影響很大。果園供水不均,植株根群吸收受阻,影響養分吸收,造成樹勢生長不佳,因此,果園應設置灌溉系統,適時、適期供水,以利根群生長及營養元素吸收及運移。

三、加強樹勢管理

    強化樹勢使果實、枝梢、根部生長呈一平衡狀態,而非單方面的過度生長。柚樹生長勢雖強,如不加以控制及管理,勢必造成樹體營養供應不足,枝梢生育不良、短小衰弱,應加強樹勢管理,以防止植株黃化及樹勢提早衰弱。

(一)、加強植株修剪

植株若放任生長,易導致枝條基部(內膛)空虛,結果部位上升,造成植株樹勢逐年衰弱。加強植株修剪可維持樹形並增加樹冠,並養成理想有效容積(較高之葉/材比),增加樹體內外的受光照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針對樹勢黃化及衰弱株可採短截修剪,縮小樹冠並刺激枝條萌發,並配合施用多量高碳有機肥改善土壤,培育根群以利樹勢之恢復。此外,平時果園管理時應隨時將枯枝、病蟲害枝、重疊枝或徒長枝減除,纖弱枝為避免形成枯枝,也應一併剪除。

(二)、衰弱株應進行疏果

生長勢較衰弱或嚴重黃化之植株,為避免著生過多果實消耗樹體過多養分,以免造成衰弱株枯死。疏果工作應及早進行,否則易造成樹體養分供應不足,利於樹勢的恢復和休養生息。

(三)、健全根系之培育

培育健全根系之之條件,應提供根系良好的生長環境、調整根群分布及增加新根生長量。因此,果園土壤必須具備良好的物理性、化學性及生物性,以提供根群良好的生長環境,避免清耕及殺草劑之過度使用,果園宜應採草生栽培,可有效減低土壤侵蝕及肥料流失,又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增進土壤團粒構造及改善土壤生態環境等,並減緩土壤溫度急遽變化,以強化植株根群之吸收及運移之活力。

四、加強土壤肥力管理

果園應加強土壤肥力管理,利於根群伸展及增加攝取養分之能力。

(一)、以果園土壤及植株營養診斷結果為參考依據

果園因環境及條件不同,施肥量多寡,需根據土壤與葉片分析結果作為施肥增減依據。柚樹適宜之pH介於5.5~6.5之間,柚農應於果實採收前(約8月下旬至9月上旬間)對果園土壤及植株取樣,送交農試單位診斷分析,俾供施肥及土壤校正之參考。

 (二)、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

增加土壤有機質除可被微生物分解供作物吸收外,亦可促進土壤團粒構造,改善土壤排水及通氣性,增加植株根群吸收能力。台灣地處高溫多雨之地區,有機質分解迅速,因此有機質含量低於2%的果園,應施用有機質肥料,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至3%。此外,有機質肥料施用時須經充分腐熟,避免造成根群之傷害,應於基肥施用時一併埋入。

(三)、正確的施肥方法

作物根系向肥力強,養水分集中的土壤,根系分佈多且密。因此,基肥應採深施,在相對於植株樹冠邊緣處,即根群有效吸收範圍,以環狀、條施或穴施方式施入土底約20~30公分深,誘引根系向下生長,以培育深層的旺盛根群,吸收土壤深處之養分。追肥施用最好採施入土壤中效果最佳;若採撒施方式者,為提高撒施之肥效以減少損失,每一施肥時期可再細分二次,每次之間隔約為1~2週。撒施須配合水分管理,土壤太乾肥料無法溶解運移,或下大雨時將會流失肥料,均不宜進行。種植於坡地、砂質或礫質地等肥分易流失的土壤,施肥量宜增加30~40%,保肥力較佳之粘質壤土,可酌量減施20~30%。缺乏微量元素、根群受傷或樹勢衰弱之植株,為快速補充樹體養份,採葉面施肥方式補充營養元素,以補充吸收之不足。

 

五、加強病蟲害之控制及管理

果園病蟲害防治除一般化學藥劑防治之外,應以改善果園的日照、通風、排水及田間衛生等栽培環境,並配合土壤、肥培及整枝修剪等田間管理,以培育強健的樹勢與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進而減少藥劑的使用量。針對常見導致葉片黃化發生病蟲害管理要點說明如下:

(一)、加強木蝨、蚜蟲等蟲害之防治,降低感染黃龍病及南美立枯病之機會,新梢及盛花期藥劑防治間隔宜10~14天一次,請參考植物保護手冊推薦藥劑進行防治。

(二)、台灣柑橘產區普遍受病毒病危害,為杜絕感染源影響日後之生產,園內進行補植或新種之植株,應選購無病毒之健康種苗。

(三)、雨季需注意裾腐病之發生,如發現樹幹基部有水浸狀變色且流膠,於晴天時,刻除患部及周圍健全部位,以4-4式波爾多液或58%鋅錳滅達樂可濕性粉劑塗抹,待乾後,再塗上樹脂或瀝青保護傷口。此外,除草時應避免勿傷及枝幹,可以降低病原菌感染機會。

(四)、寄生性線蟲密度高的果園,春梢萌發時於樹冠外圍下開環溝15公分,任選一種植物保護手冊推薦藥劑平均撒施於溝底,經覆土再灌水,並保持適當濕度;或施用以幾丁質為主之有機堆肥

(五)、斑星天牛成蟲出現前(2~3月間),在樹幹自地面一公尺高處塗佈石灰或包紮塑膠網,以防雌蟲於樹幹上產卵;或以40.64%加保扶水懸劑100倍,於4~5月間成蟲出現時,每隔一個月將藥液噴施於樹幹基部,直到8月為止。

(六)、柑橘窄胸天牛成蟲羽化期,集中於4月底至6月初,應於柚園設置燈光裝置,可有效誘殺成蟲;另於樹幹基部放置皺褶的報紙,可誘引雌蟲產卵,在卵尚未孵化前將報紙收回並燒毁,可降低田間蟲源密度。

 結

果園管理是一連續性、整體性的工作,不僅是地上部管理,培育健全之根群更是重要,以養成更茂密的根系,增加吸收養、水分之能力,減少植株葉片黃化現象之發生。因此應加強果園管理及植株樹勢之維持,以穩定柑橘類果樹產業之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