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開放式養鵝健康變差 畜試所2招解決太陽晒不夠

以非開放式的鵝舍養殖肉鵝,農民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啄羽及腳弱等問題。(圖/畜試所提供)

多晒太陽有助於減緩骨質流失,這項原則同樣適用於肉鵝,104年國內養鵝產業遭逢重大危機,因為禽流感而被大量撲殺,案例場的復養,必須符合非開放式鵝舍的設計,才能通過復養申請,農友發現,這些無法養在室外的鵝,竟然出現「軟腳」的情形!農委會畜試所調查相關資料後發現,鵝舍採光不足與飼料中缺乏維生素D3可能是問題根源,經實驗後,提供提高鵝舍光照強度方法,以及維生素D3最新添加建議量,供養鵝戶參考。

室內養鵝必須解決光照問題及飼養密度問題,當然還有身為水禽的鵝,所需的潔羽環境或設備。目前,只有禽流感的非案例場,才能繼續在開放空間養鵝,但現在絕大部分的養鵝場都是案例場復養,因此都需要以非開放式的鵝舍養殖,農民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啄羽及腳弱等問題。啄羽的解決方案並不難,就是減少飼養密度,推薦農民在非開放式飼養的密度條件:1週齡以內每坪飼養20隻;1至2週齡每坪飼養10隻;3至8週齡每坪飼養8隻;9至14週齡每坪飼養4隻。

至於腳弱,畜試所彰化種畜繁殖場助理研究員廖士傑解釋,就是鵝隻會突然軟腳,比較可能是因為營養問題造成的,非開放式的鵝舍採光不足,以及飼料中缺乏維生素D3,都可能是問題根源之一;要解決鵝隻在非開放空間養殖、晒不到太陽導致的健康傷害,須雙管齊下,一是提升鵝舍光照,另一是讓鵝吃維生素D。

廖士傑建議,以強化塑膠材質的透明採光板取代17%屋頂總面積的四合一浪板,可提升鵝舍內光照強度達40倍以上;至於維生素D,廖士傑說,現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D的建議量,是98年依據美、加的研究做出的建議,每公斤200至1500 IU,但問題是,臺灣的氣候環境與肉鵝品種,跟北美不同,必須另外找出適合國內肉鵝飼料添加的建議量。

畜試所在去年熱季期間,趁著鵝隻容易發生熱緊迫、食量低、不好養的時候做研究,結果發現每公斤飼糧添加2000 IU的維生素D3,是最適當的添加量,而且要添加的是D3,不是D2。實驗維生素D添加量有200、2000、4000等3組不同的添加量,觀察肉鵝的生長性狀、採食量,以及最後的體重表現,得出結果:在飼糧中額外添加2000 IU的維生素D3,可達到改善肉鵝生長,並減少臭胸(腹部掉毛)的屠體問題,對於鵝隻羽毛健康亦達到改善功效,既能減少損失又能增加飼養利潤。

廖士傑說明,維生素D具有調節鈣磷代謝功能,家禽飼料一般都會補充維生素D3,鵝農使用非開放式禽舍飼養肉鵝之後,因鵝舍的設計無法提供足夠採光,源自於鵝隻皮膚,利用紫外光合成維生素D3的生理作用就會減少,且採光不足也容易使舍內濕度升高,影響飼料品質及動物健康,易引發鵝隻啄羽與腳弱症等問題。

不同屋頂設計及飼糧維生素D3濃度對白羅曼鵝生長性狀之影響。(圖片提供/畜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