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木虌果 / 病蟲害防治 / 白絹病(Southern blight)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白絹病(Southern blight)
發文日:108/12/11
  1. 病 原 菌:Sclerotium rolfsii
  2. 病    徵:主要危害莖基部,維管束組織被破壞而水份運輸受阻,導致生育衰弱,逐漸萎凋(圖5),感染後期在地面或被害組織上白色絹狀菌絲(圖6)及褐色圓形如蔬菜種子大小之橘色菌核(圖7)為主要辨別特徵,罹病部位組織腐爛壞死(圖8)。
  3. 發生生態:病菌以菌核狀態殘存土中多年,遇寄主時菌核發芽為害,本菌寄主範圍廣。病害發生於高溫潮濕的環境下,如臺灣地區5至10月梅雨、颱風季節發病較嚴重,10月以後溫度下降,病勢進展速度隨即停滯。病原菌可藉水流、帶菌土壤、農具及介質傳播,帶病苗木可遠距離傳播。本菌菌核埋在土壤深度 2.5公分以下,即可降低其發芽率,而在土深7公分時幾乎不發芽。
  4. 防治建議:
  • 田間管理:田間罹病株應即時挖除銷毀,減少菌核生成,並將植株附近表層土壤進行清除或翻埋,抑制土壤中菌核發芽。
  • 藥劑防治:可施用50%撲滅寧可濕性粉劑2,000倍、50%撲滅寧可濕性粉劑2000倍,發病初期開始施藥,必要時隔7天施藥一次,連續三次。採收前3天停止施藥。
  • 有機防治:於雨季前施用亞磷酸,並於莖基部噴灑木黴菌進行預防。

圖5__被害植株生育衰弱,逐漸萎凋。

圖5__被害植株生育衰弱,逐漸萎凋。

圖6__病原菌被害組織上長出白色絹狀菌絲。

圖6__病原菌被害組織上長出白色絹狀菌絲。

圖7__褐色圓形菌核為主要傳播感染源。

圖7__褐色圓形菌核為主要傳播感染源。

圖8__罹病部位組織腐爛壞死。

圖8__罹病部位組織腐爛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