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嶺 挖出台灣松露新品種

 |2017.08.30
3824觀看次
字級
團隊成員徒步深入台灣山間,手拿耙子,尋找松露的蹤跡。圖/林業試驗所傅春旭博士研究室提供
林試所傅春旭博士組成的松露調查團隊找到兩個台灣白松露品種,圖為溪頭松露。圖/林業試驗所傅春旭博士研究室提供

【本報台北訊】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傅春旭博士所組成不到十人的研究團隊,過去四年,靠著雙腳行遍山間,一步一腳印,一掘一希望,發現四種深埋在土間的台灣本土松露,昨天傅春旭團隊舉辦「台灣松露資源研討會」,發表這項重要研究成果,不僅為台灣松露調查史增添新頁,也改變國際對松露分布的見解。

傅春旭團隊指出,綜觀過去的研究發現,台灣極可能存有多樣的松露品種,因為台灣中海拔山區分布著廣闊的松科、殼斗科植物,適合這類地下真菌生長,目前所知地下菌類就已經達到世界種類的百分之六。

過去台大森林系教授胡弘道於一九九二年發表第一顆台灣松露、二○○九年後又發表第二種松露——屑塊菌,但兩個都是本土黑松露,還從未發表過本土白松露;這次研究團隊在山林間找到兩種台灣本土白松露,為台灣山林的資源研究寫下新頁,團隊成員將兩種白松露分別命名為雲杉塊菌與溪頭塊菌,此次還發現兩項台灣新的真松露品種,分別是台灣腔塊菌與疣孢大團囊菌。

松露悲情故事

咬人貓救研究員

研究團隊基本成員只有七人,其中超過一半是女生,分別是林業試驗所助理林文薇、台大森林研究所畢業生李鎧彤、宜蘭大學園藝所碩士生林芳瑜、陳致麗,還有台大森林研究所畢業生黃勁暉、林試所助理研究員林介龍、研究員張東柱博士。

林文薇笑稱,尋找松露是個「悲傷故事」,一趟上山最長持續待六天,研究過程常常不是在研究室中吹冷氣,翻找文獻資料,而是拿著耙子、開山刀進入荒煙漫草的山間,開闢小徑,尋找松露可能出現的地點,幾個人到定點後,就在一棵樹下或趴、或蹲、或躺臥在土壤、泥石中,撥開落葉、枯枝,以翻找松露。

黃勁暉回憶找到雲杉松露的那天,研究人員前往八通關林道,徒步背著行李、食物上山,那天雲霧非常濃厚,能見度受限,他趴在樹下,幾乎徒手挖泥土,挖到了一個比一元硬幣小很多,只有五公釐,表皮奶油色的團狀物,看起來極像松露,頓時感到十分振奮,隨後繼續挖掘,果然找到不少。

林文薇表示,雖然這次成果很不錯,但其實走了很多路,幾乎都沒挖到,每次上山,徒步行走十公里起跳的山路,還得就地取材飲水、挖茅坑,林芳瑜跟陳致麗補充表示,許多路是崩塌路,難以行走,還有研究人員差點墜落谷底,幸好及時抓住山邊的咬人貓才保住一命。

珍饈不易

本土品種大放異采

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研究員張東柱表示,全世界最貴的菇類就是松露,但由於松露這類菌類都長在地底下,無法一眼就看到,調查過程特別辛苦,累積的研究資料也特別少。

林業試驗所團隊帶領老師傅春旭表示,希望這次調查成果能拋磚引玉,讓學術、政府單位都知道我們的山林土地中生物多樣性是十分豐富的,唯有了解土地中存在著哪些物種、了解土地中的生物多樣性,也能讓保育更有意義。

松露被視為珍饈,不只歐洲國家,亞洲地區包括大陸、日本甚至泰國等,也投入尋找發展本土松露的可行性,中國大陸就已經找到五十多種當地的松露品種、日本、泰國也陸續發表新品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