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香果主題館
  • 登入

      會員登入

      驗證碼
      登入會員
    • 加入會員|忘記密碼
  • 訂閱主題館
  • 主題列表
  • 導覽
  • 入口網

閱讀記錄

  • 百香果新聞
    • 新聞報導
    • 活動資訊
    • 達人故事
  • 產業田間事
    • 西番蓮家族
    • 產業概況
    • 成本收益概況
    • 國內生產統計
  • 栽培知識庫
    • 基地挑選
    • 植株特性
    • 栽培管理
    • 肥培管理
    • 病蟲管理
    • 採收處理
    • 加工產品
    • 其他資訊
  • 新知補給站
    • 研究期刊
    • 雜誌新知
  • 常見問題集 FAQ
    • 常見問題
:::

首頁 / 栽培知識庫 / 病蟲管理 / 百香果常見病害-頸腐病

我要收藏
推薦詞彙
友善列印
我要發問
系統問題
調整字級:
     

百香果常見病害-頸腐病

日期: 2018-11-22

百香果常見病害-頸腐病病原菌:Nectria haematococca。病徵發生於莖基部與地表交接處,初期呈褐化腐爛現象,但患部屬乾腐狀不會軟化。莖基部會逐漸膨大且於皮質產生裂痕,進而傷及輸導組織,嚴重時呈環狀剝皮狀,而造成植株逐漸萎凋。溼度高時,病斑表面產生紅色小球狀物,是病原菌之子囊殼。紫色百香果易感染頸腐病,黃色種具抗性,因此商業化百香果苗均以黃色種作為砧木,嫁接台灣1號百香果接穗。本菌無性世代為Fusarium solani,可營腐生生活。本病好發於排水不良之栽培地區,且高溫多濕季節較容易發病。
防治方法:選用黃色百香果為砧木之嫁接苗。部分農民自行以台農1號百香果枝條,扦插繁殖,除非果園排水良好,否則此種扦插苗極易罹患頸腐病。選擇通風及排水良好之地區栽培。若見果樹於中午高溫時有失水、但黃昏時會恢復之現象,則可能已經感染而為發病初期,此時可撥開地際土表觀察,若發現有上述乾腐病徵,可以清潔之刀片將患部表層切除,再塗以保護性藥劑如撲克拉乳劑,亦可達保護效果。部分植株發病死亡後,需將病株莖基及根冠部連同土壤一併挖除,並加以曝曬。若欲補植,不要將植株栽植於原發病株位置。

相關照片

頸腐病

頸腐病


本篇文章評價: (4人評價)
本篇文章意見 | rss RSS訂閱
菁菁 發表於109/10/19
good
more...
回到頁面最上方

本網站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版權所有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