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原生野花 / 原生野花圖鑑 / 蠅翼草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蠅翼草
發文日:107/09/04

蠅翼草


科別:豆科
學名:Desmodium trifolium (L.) DC.
別名:三點金草、三耳草
分布:臺灣中低海拔草坪、荒地、路旁
花期:4-7月


植株型態: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匍匐,蔓性。莖纖細,多分枝,表面全被柔毛。葉片呈現三出複葉,具葉柄,互生,倒卵狀楔形或倒卵狀截形,頂小葉倒卵形或倒心形且頂端圓滑,葉背被毛,葉緣平滑。腋生或頂生假總狀花序,莖頂或葉腋處萌發1-3朵小花,花冠蝶形紫色或粉紅色,鐘狀花萼草質,表面被毛。節莢果扁平呈2-5節,線形且向內彎曲呈鐮刀型,被鉤毛,成熟時分裂成多枚具1種子的裂片。種子長方形,呈淺灰褐色。

繁殖:蠅翼草繁殖可以採用扦插與種子繁殖,以扦插繁殖為主,可以取具3-4節節間的莖段作為插穗,扦插於濕潤的土壤即可,約1-2週後便會發根長新芽,適合於春季至秋季進行扦插繁殖。

特性:走莖匍匐貼地生長,覆蓋性佳,可以呈現大面積的低矮草皮景觀,生長旺盛且具良好蔓性,植株生性強健,病蟲害少。栽培時給予全日照,生長季給予充足的水分灌溉能生長良好,對介質的要求度不嚴,適應性廣,然其耐寒性較差,冬季蠅翼草生長趨緩,若遇寒流會生長停滯或地上部枯萎。

生態:蠅翼草是微小灰蝶的主要食草,雌蝶會將卵單枚產於植株的花或葉背處。

應用:全草具有鎮痛、抗發炎、抗氧化等作用,鎮痛抗炎作用經研究顯示與增加肝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關,蠅翼草搭配艾草葉作為複方,亦有抗皺的效用(Lai et al., 2009;戴,2018)。因蠅翼草匍匐性與適應性,可以種植於農田田區、茶園與果園空曠地、水旱田田埂作與居家庭園作為環境綠美化使用。植株在自然環境下根部有根瘤菌共生固氮作用效果佳,可以改良土壤,適合應用於田埂草生栽培的地被植物。

參考文獻:

(1).李文南、陳信言. 2014. 優良原生地被植物-蠅翼草之繁殖與應用.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農業專訊.

(2).林柏昌、林有義. 2008. 蝴蝶食草圖鑑. 晨星出版社.

(3).張文肇. 2010. 果原草生栽培地被植物介紹. 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技術專刊.

(4).張永仁. 2002. 野花圖鑑:臺灣400多種野花生態圖鑑(1)-平地低海拔篇. 遠流出版社.

(5).葉茂生、鄭隨和. 1991. 臺灣豆類植物資源彩色圖鑑.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6).戴加柔. 2018. 複方青草植物萃取液應用於化粧品之功能性評估. 嘉南藥理大學化粧品應用與管理系碩士論文(摘要).

(7).鍾明哲. 2011. 都會野花野草圖鑑. 晨星出版社.

(8).Shang, C.L., W.H. Peng, S.C. Huang, Y.L. Ho, T.H. Huang, Z.R. Lai, and Y.S. Chang. 2009. Analgesic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methanol extract from Desmodium triflorum DC in m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