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紅龍果為仙人掌科(Cactus)三角柱屬(Hylocereus spp.)多年生攀附性熱帶果樹。近年因果實的品質與營養價值受到消費者的肯定,無論是種植面積或是外銷量均逐年攀升。2016年栽培面積為2,490公頃,產量48,255公噸。栽培面積從2010年的840公頃,短短6年間成長了近3倍,但正常產期外仍需自馬來西亞進口鮮果或是利用燈照調節供果來滿足市場需求,顯示紅龍果在台灣已成為大眾化的蔬果,為集保健、觀花、品果、入菜於一身的優良果品。 紅龍果的售價受當時供貨量的影響很大,統計105年元月到106年5月的紅龍果各地市場平均拍賣價格,各月別中以4月份的交易價格為最高(圖1),紅、白肉分別為187.9元/公斤及145.7元/公斤,與往年相較亦有相同的趨勢,去(2016)年4月24日更一舉創下580元/公斤的高價。反觀盛產期7-10月不論是紅或白肉每公斤平均僅50元上下,顯示進行生產季節外的果實,其市場售價可較正常果高2-3倍,也因此投入燈照產調的農友也漸漸增加。目前紅龍果利用電照來進行產調催花技術已漸趨穩定,但市場售價已不復往年的高價,以本(2017)年4月拍賣價為例,較去(2016)年紅、白肉各減少了17.5與91.1元/公斤,市場交易量也由本(2017)年紅肉(25531公斤)、白肉(459公斤),較去(2016)年4月白肉(394公斤)增加了17.5%,紅肉(15231公斤)增加了67.6%。顯示投入產調的面積逐漸增加中。另外,進口方面,自去(2016)年6月開始,防檢局預告了越南產的白肉紅龍果得以蒸熱處理輸台(檢疫條件為果肉中心溫度達46.8℃持續40分鐘以上)以來,以同期4月份為例,今(2017)年進口9445公斤較去(2016)年3500公斤,進口量增加了169%,但進口單價今(2017)年4月43.7元/公斤較去(2016)年76.1元/公斤,減少了32.4%。顯示紅龍果的售價與供應量呈現反比的關係。 影響紅龍果開花的條件-燈照並非唯一關鍵 紅龍果形成花芽到完成開花由下列因子所控制,包括枝條成熟度(營養狀況)、溫度、光以及植物生長荷爾蒙等。當其中的一項開花要素沒有獲得滿足,就無法使紅龍果來花或是萌發無效的異形花芽。目前產期調節的技術大多著墨於燈具的選擇、架設方式、照燈時間上,而忽視了枝條成熟度是否能負載產調期間的來花或是著果品質,或是因夜溫過低所造成的花苞萎縮、花粉沒有活力等問題上。以下分述開花調控因子: (一)光強度、光週期、光質 根據研究,紅龍果花芽創始與花芽分化的臨界日長可能接近12小時。當日長若短於12小時下進行補光,也就是在進入秋分之後(9月23日)至翌年的春分(3月21日)之前以人工光源來滿足紅龍果對日長的需求時,是可誘導紅龍果產生花芽的。為滿足紅龍果對日長的需求,目前田間實作上燈照時間多採行每日照燈4小時,於日落後進行延長日長的17:30~21:30或是22:00~02:00進行暗中斷處理兩種。 在光源架設上,則務使成熟枝條均勻受光,主要結果枝其光強度需達120~150 lux(光源照射面每單位面積所發射出的光線總量)以上,才有利於形成花芽,因此若以行距9.5尺行間配置23w省電燈泡為例,約每4~5尺配置1個燈泡。於6尺高度下,枝條於距地面1尺處的受光度約100~130 lux左右。 (二)溫度 紅龍果為原生於熱帶雨林的果樹,一般於日夜溫30/20℃的環境下其CO2的吸收率為最佳,植株的生育最為旺盛;但若以開花條件而言,最適宜的條件為日夜溫25/20℃,當此溫度條件下其根系、花苞與果實發育均能正常生長,並且果實能充實肥大且轉色均勻。但若高於35℃或是低於15℃時則會有抑制根系發育、花芽抑制與授粉不完全等不來花、花芽異常、花粉活力不佳、授粉不良、小果多等生理障礙的產生。且在產調期間若逢寒流冷峰的侵襲,常會有抵消掉燈照的效應而延後開花,甚至催花失敗的情形,這時即需以增加燈照時數或是增強光強度來補救。也因催花的效果常受溫度的影響,催晚花者最遲應在霜降(10月23日)之前開燈。催早花者於2月之前開燈也不會提早來花。 (三)枝條成熟度 進行催花處理當時枝條的成熟度、營養狀況、芽體飽滿度與前幾批次枝條的產能也會影響燈照處理的成果。最理想催花成熟度的枝條為第一年生滿8個月左右的枝條,此時的枝條活力強,對光強度的敏感度較高,容易催花成功,2年生以後的枝條較為老化與芽點鈍化,來花量會較少。晚花處理者,催花當時如仍有掛果,枝條蓄積的能量常會被果實所消耗,而影響當期催花的效果與來花量。因此如要進行冬期果之產期調節,應減少夏期果的產量,讓枝條蓄積較多的營養來供應產調來花的需求。 (四)植物生長調節劑 外加植物生長劑在前三項條件適合之下可誘導紅龍果的花芽分化,Khaimov & Mizrahi (2006)曾試驗白肉紅龍果在施用福芬素(CPPU)與激勃素(GA3)之後,可分別促使萌花及延長花期,提早或延後果實的採收,但卻不能改變其萌花物候期。另外國內的學者也曾使用以矮化劑(PP333)、二氯乙醇、硝酸鉀、碳化鈣、益收、萘乙酸鈉等藥劑,都無法有效誘導紅龍果於冬天萌花,顯示植物生長調節劑只是輔助的一個角色,並不能確切調控紅龍果於非產季來開花。 LED燈應用於紅龍果產期調節上的改進 燈具的演變多年來在電子工業的進步之下,陸續開發出更省電、高效率、體積小的燈泡,傳統的250W鎢絲燈泡已被23W的省電燈泡所取代。而LED(Light-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為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半導體元件,早期因價格居高不下且散熱效能不佳而沒有被廣泛利用。但近年來其散熱材料與傳導介質逐年改良,其高亮度、高功率、高安全性、價格更趨近於傳統燈泡的特性,也被試驗用於紅龍果的燈照調節上。早年所生產的LED燈泡是以室內型居家用途為主,而農業用途的燈泡使用於田間常有晨間露水或進行噴灑灌溉等水氣進水問題,故除考量其發光效率、使用壽命、色溫與光強度之外,對於其防水性、燈頭的耐用性亦應一併考量。 前述,對於紅龍果枝條的受光度,至少要能達到120 lux以上,之前曾使用7~10W LED於催花處理上,可能受其使用流明數低,枝條受光強度不足的影響,雖能來花但來花率均少於同樣處理方式的23W省電燈泡。參照紅龍果對於光強度的需求,估計應需要12~15W左右的LED。去年實測12W LED (1,125 klm)於紅龍果催花試驗,與傳統23W 省電燈泡(1,169 klm)相較成果更優(但兩者差異不大,詳如圖8)。使用LED應用於紅龍果的催花處理上,主要在於其省電與節省電錶安裝費等實質上的效益。 (一)使用LED之後之電費成本分析 以1公頃燈照面積,每4.5尺設置一個燈泡為例,平均約設置燈泡數2600-2800個。若使用23W節能燈泡,每小時用電量為2,700個燈泡×0.023度=62.1度,每日照燈4小時×62.1度/小時=248.4度,若照燈30日後停止共計7,452度(一般約照到40日後)。依台電非夏月用電電費計算基準,超過1,001度每度為4.83元×8,280度=35,993元(23W每公頃每日照燈4小時30日之電費成本)。現使用12W LED 省電燈泡 2,700個/公頃 ×0.012度×4小時×30日×4.83元/度=18,779元(12W 每公頃每日照燈4小時 30日之電費成本)。即使用12W LED燈泡可節省35,993元-18,779元=17,213元。省電效率達47.8%。 (二)改善用電容量不足與用藥安全性的問題 目前電力公司對於農地的用電申請一個地號常僅能申請1-2只電表(依土地面積而定),以每分地設置燈泡數270個為例,一個單相用電錶(申請費與架設成本約18000元,供應100A) 在同時間的用電負載下,僅能供應0.35公頃以下的面積亦或是區隔成2-3個用電時間的迴路,則可供應1公頃以下的面積。但若農場面積大於1公頃或是考量用電的安全性時,則必需採用負TC三相用電(可供應300A)才能承載農場瞬間電量,三相用電其申請費與架設費用近10萬元/只,若燈具的發光效率能獲得改善,採用更加省電的燈具就更能降低用電費與電錶安裝費,對大面積的生產農場而言,其瞬間用電量過高、用電安全性的問題也可獲得改善。 LED透明燈泡的應用-提高光強度 傳統的LED做法為避免眼睛的直射傷害而採用霧面罩,但在田間應用上因照明對象為紅龍果枝條,為增強枝條的受光強度,而將傳統的霧面罩開發為透明罩燈具(如圖6)。調查12W LED透明燈泡(黃光 80mm)在光源正下方100公分處的光強度為354 Lux,45。為266 Lux(如圖7所示) 。而同樣使用12W霧面燈泡(80mm)其光源正下方僅178 Lux,透明燈泡的光強度較霧面燈泡高約0.5~1倍。而燈泡周徑愈大,其光強度則愈強。農友在選擇燈泡時首選能滿足最低紅龍果需要的光強度,再以周徑大、膠封良好、泡殼能透水透氣、能抗紫外線、燈頭耐腐蝕為依據。 (三)產期調節時應注意事項 紅龍果的產期調節工法,因牽涉到燈源配置與用電成本,以往農友大多關注於燈具的架設與燈照方法上,而忽略本身果園的枝條管理與環境的配合上,以致常有催花失敗的情形。對於欲生產反季節的紅龍果農友而言,應於產季開始前應預留產期調節掛果枝條,並且控制盛產期的掛果量與分配好產期,以儲蓄生產非正期果的能量,並且配合園區的環境溫度,在預定產果期,回推燈照處理時間與留花批次,才能預定生產,得到最高收益。 紅龍果雖能於非產季催出花苞,但也需兼顧果實的品質才能賣好價錢。以催晚花的生產者而言,近冬季因蔬果產能漸少,產調果常有被白頭翁、八哥等鳥害或松鼠、猴等動物為害,常常辛苦催出來的花果,卻又被動物所為害的情事,造成農友的損失,需要做好套袋等防護工作。另外,有些品種於冬季有轉色不良、果肉胚珠柄發芽的情形,這種對溫度、光線變化較為敏感品種,需要審慎評估是否施行燈照處理,或是避開於1-3月低溫期間來生產。再者,近年紅龍果反季節市場售價仍然偏高,進口商蠢蠢欲動,欲進口東南亞的低價劣質鮮果來搶佔市場,所以,台灣的生產者應明確標示生產地,自主管理農藥與肥料的登錄作業,取得QR-CODE二維條碼,藉以區隔進口失鮮與國產急鮮安全果品,來提高農友產調果的市場售價,才能達到產調的最終目的。 展望未來,拓展紅龍果外銷為紓解盛產期壓力的手段,而產期調節技術有助於紅龍果供貨穩定與市場開拓。台灣有良好的供電系統,相對於其它開發中國家而言,台灣進行紅龍果產期調節技術有助於外銷市場的開闢,正常產期台灣果的競爭力在價格上遠低於越南等國,但產調果或許能成為台灣與國際產業接軌的重要產業。
相關照片
圖1 近月(1049~10605)紅、白肉紅龍果於台北果菜市場拍賣價格之波動變化
圖2 近月(10411~10605)紅肉紅龍果於台北果菜市場之價量變化
圖3 燈照的來花量與光照強度的關係(向東面的來花量較西面稍多)
圖4 燈照來花的枝條以當年生的成熟枝較多
圖5 使用12W LED 省電效果比較
圖6 80mm透明燈泡與60mm霧面燈泡因周徑不同其投射光強度具有差異
圖7 12W LED透明燈泡與霧面燈泡其光強度之差異比較
圖8 12W LED透明燈泡與傳統節能燈催花實測的差異比較
圖9 使用燈照催花的生產成本
圖10 品利農場以透明燈泡進行催花第2批花的來花成果(1051122)
圖11 網室栽培搭配燈照更有助於聚光催花與保溫增色的效果(1061215)
圖12 品利農場以透明燈泡進行催花第3批果實發育情形
圖13 透明燈泡於露天栽培進行照燈情形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63%
我喜歡:4%
很實用:29%
夠新奇:0%
普普啦:4%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po(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11/05/27
讚

蘭坊二馬(入門級會員)發表於 110/11/08
請教:太陽能LED
燈用於火龍果燈照,需要幾W?

農業達人(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10/11/08
每家的W數強度都不同,所以不能單用W來做選擇。
我們的試驗是選擇12W的,其燈泡掛在枝條上方2尺處,
枝條下方受光強度如果能達150LUX,基本上這樣就足夠了~
要注意的是
市售廠商說的W ,基本上都不足,如12W實測可能都只有11W多,
為保險起見,都會增加如12W可能用到15W醬會比較保險。
另外燈泡還會有光衰的問題,每年亮度都會衰減,所以會提高W數來增加亮度的。

小豬(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8/05
good

菜妹(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8/05
good

阿秀(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8/05
good

阿倫(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8/05
good

b663622(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10/05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