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紅龍果怎麼栽 / 植前停看聽 / 適地適種(溫度、日照、水分、土壤)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適地適種(溫度、日照、水分、土壤)
發文日:106/11/28
一、溫度
紅龍果為原產中南美洲熱帶地區的植物,能適應高溫的環境而不喜低溫,長時間處於溫度低於8℃的環境下,莖會發生散性分布的黃色潰瘍凍傷。最適生育溫度為20-30 ℃,此環境有助於花蕾的發育與果實產量的提升,最高溫度不宜超過38 ℃,台灣夏季高溫期接近其能忍受的高溫極限,南部有時還需做防曬處理。
二、日照
紅龍果對日照的需求強,在充足的日照條件下,會加速光合養分的蓄積,增加產量,若正常產期結束前能以燈泡進行補光,更可延長產期,增加收穫批次。通常在定植當時即需考量光照的來源,以排向式的栽植而言,東西向栽植的其南北面受光較為均勻,日後的生理障礙發生會較少;而南北向栽植的其西面受夏季高溫與日曬的影響,較易有日燒的傷害,且若進行燈照處理因秋季之後的西面較沒有光線的刺激,來花量亦會少於東面。
三、水分
對水分的需求方面,紅龍果算是耐旱作物,刺即為其避免過度失水,以能適應乾旱環境所演化的生物性狀,然而,在生長期若能提供足夠的水分,將可促使根系正常生長與吸收。在缺水的狀態下,枝條生長停滯(似香腸般狀),肉質莖並會慢慢萎縮,影響花果的發育。另外紅龍果的根系不深(分布於淺層15cm),忌淹水,以免肉質的細根腐爛,年雨量以不超過2,500mm為宜。
四、土壤
紅龍果對土壤的適應條件較為廣泛,大致雜草能生育的土壤條件,栽植紅龍果都能正常著果。最適土質的pH條件為5.5-7.0,微鹼地(pH7.5)也能栽植。以土質來說,幼苗期種在砂質土有助於長根,但後期生育因根盤不易形成,水分及肥分易流失,生長速度會比肥沃的土壤緩慢。因此土壤的選擇以砂質壤土為最適,尤其適合有機質含量豐富的沖積土,根系發育最為旺盛。

紅龍果對種植地的要求並不嚴格,不論是砂礫地、粘質壤土或其它質地土均可生長,但以疏鬆、透氣、含多量有機質的砂質壤土為最適合紅龍果的生長環境;土壤pH以5.5~7.0最為適當,部分微酸性或微鹼質地的土壤種植紅龍果初期仍可正常生產,但後期易有養分供應不平衡,果實品質不佳的問題。氣候條件的限制是避開冬季會下霜之處(8℃以下),與夏季高溫期(38℃以上)持續3日以上的環境,否則有生長停止或是植株產生生理障礙等不利生產因子,依此生育限制條件,基本上台灣從南到北的平地、丘陵或淺坡地都頗適合栽培,但仍以溫度較高且平均,加上日照充足的南部縣市,植株的生育會較為強健,且收獲批次可較中北部地區為多,產調處理也較容易成功。
紅龍果原產於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一般人多有其為沙漠植物耐旱不需水分的既有觀念,所以多忽略水源配置的重要性,其實紅龍果肥厚的枝條雖能抗旱,平時卻需要穩定供水才能生長良好。因紅龍果的根系淺,所以並不耐淹,園地選擇時應避免地下水位高、容易積水之處,對有淹水疑慮的果園在建園初始即應需做好排水系統,低窪之處更需購置抽水馬達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