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從價高誘人走向搶種價跌│火龍果 起伏不定產銷路何解?

近年火龍果價高,不少農民搶進,今年種植面積近三千公頃、創下歷年新高,從台灣頭到台灣尾都看得到火龍果園;然而在需求量固定的狀態下,近期價格持續下探,引起農民哀嚎。該如何解決搶種價跌的惡性循環?除外銷和精緻農業的發展方向外,專家則直言「短期內問題難解」。

火龍果雖易種,但要顧品質也需花心力(圖片提供/黃楷芸)
火龍果雖易種,但要顧品質也需花心力(圖片提供/黃楷芸)

火龍果價高多農民進場 種植面積突破兩千公頃

外皮鮮紅欲滴、果實多汁飽滿的火龍果,在市場上頗受消費者青睞,先前批發價格也維持在一公斤7、80元的水準,吸引許多農民搶進,種植面積連年增加。據農委會統計,民國99年還在840公頃左右,直至民國103年就飆升了雙倍,來到1675公頃;去年更是突破2000公頃大關,產量則為4萬6千公噸。

儘管種植面積節節上升,但卻未出現價格嚴重崩盤,專業農皆表示是受到前幾年數個颱風的影響,硬生生將批發價格向上拉,市場甚至出現一顆100元的天價。但近期火龍果的批發價格不斷下探,台北果菜批發市場的均價已來到每公斤22、23元。「價格崩盤」、「嚴重超種」的訊息又開始在農民之間流傳。

未納入官方統計 農民預估火龍果種植恐突破三千公頃

對此,台中市外埔區火龍果產銷班班長洪景元就直指問題元兇出在「種植面積」上。他強調目前的種植面積實在太多,連續三年都有人搶種,前兩年面積大概在1800公頃以上,今年則應該有2000公頃,但這還是官方統計數字;沒加入產銷班的部分就沒歸在統計裡,因此估計檯面下的數字應該將近3000公頃。

火龍果要種要活很簡單 「品質好」就不簡單

數量越來越多,是因紅龍果種植容易?有「火龍果博士」之稱的嘉義大學園藝系助理教授江一蘆指出,台灣栽培的火龍果分為白肉種及紅肉種,白肉種通稱為越南白肉種,紅肉種包括石火泉種、吳沛然系列、大紅、蜜龍等,種植最多的則是大紅和富貴紅兩種品種,近3到5 年的新植也幾乎都以紅肉種為主,估計紅肉種的種植佔了七成以上。

洪景元也解釋,火龍果要種活很簡單,確實很好種,但要「種得好」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像是許多品質好的火龍果,一株只能留一朵花,長一顆果,屆時果才會大、才會漂亮;但不少看價格好才進場的新手,通常不會疏果,一棵火龍果開一堆花都不摘,那些火龍果的品質就不會好,數量又多,連帶壓縮了市場空間。

圖片提供/黃楷芸
圖片提供/黃楷芸

農糧署呼籲農民停止進場 低單價拉低整體市場價格

就成本上來看,洪也指出,農改場估算的種植成本,一斤大約在27、28塊左右,現在部分價格雖然還有50、60元,但會不會賺還不一定,因為每個人投入的設施都不一樣。但搶種的農民端多半不會架電、棚架等設備,因此建議農民不要再進場。

同時,農糧署主秘翁震炘也直言,水果和蔬菜不同,像高麗菜等是重視量,而水果其實較重品質。品質好的火龍果一顆上百塊,品質不好的則十幾、二十幾塊都有,但市場其實是固定的,技術不好的人一直進場,永遠就是低價,很容易被淘汰,更拉低市場價格;因此農糧署同樣呼籲農民不要再搶種。

(圖片提供/番社蔬果聯盟)
(圖片提供/番社蔬果聯盟)

精緻農業是解方? 打好品牌、走出自己通路才不怕虧

量多質低的火龍果拉低市場價格,除了呼籲外,能有其他解方嗎?許姓行口則表示,朝量多取勝的方式只會拉低整體市場價格,但要好吃、要大顆、要漂亮的客群還是很多,願意花錢購買比較好的商品,走向「精緻化」或許才是可行的方向。

他也指出,其實不少果農都逐漸轉型精品化,像是打響自己品牌知名度、甜度上的調整、甚至是較特殊,適合節慶等不同的包裝,好迎合消費者需求;通路上則挑選網路電商、電視購物,或以臉書等媒體直播販售,都有不錯的銷售成績。

外銷不穩定 易受國內市場高價影響

至於外銷上,雖然紅肉火龍果近年外銷直逼1萬5千公斤,農糧署也鼓勵鄰近火龍果農成立「集團產區」,擴大產銷規模,但相關人員指出,銷售還是受到內銷高價影響,整體外銷並沒有十分穩定。

在此狀況下,番社蔬果聯盟的林育賢指出,目前全台的水果,幾乎都是以內需導向為主,像是去年颱風影響了部分地區的芭樂和火龍果產出,價格自然就水漲船高;但今年還是風調雨順,價格滑落絕對是可預見的狀況。因此,要追求價格的平穩和固定的產出,不能一昧只依賴極端氣候帶來的變動因子,應該在整體農業基礎設施、栽培技術和經營規模上,做好通盤規劃,才能徹底解決產銷失衡問題。

(圖片提供/番社蔬果聯盟)
(圖片提供/番社蔬果聯盟)

延伸閱讀:紅龍果爆量 沒崩盤靠颱風  下一站外銷?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