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種出好紅豆 / 栽培技術 / 紅豆栽培技術之演進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紅豆栽培技術之演進
發文日:105/12/13
紅豆栽培技術之演進臺灣紅豆早期屬春夏作型,在各地山地零星栽培,至民國45年前後,在屏東利用二期水稻收穫後之稻田種植紅豆成功後,始發展為經濟栽培的作物,紅豆種植採用不整地人工穴播栽培,於水稻收穫後,束完稻草,於近稻叢處人工穴播(即禾根豆栽培),播種完在覆蓋稻草,收穫時以人工收割,在用脫粒機脫粒或置於晒場,用槤枷脫粒,因此需要很多人力,在農業社會的時代,栽培紅豆至收穫的過程,青年男女成天在一起工作,日久生情,並以紅豆互贈為愛情信物,成就了很多姻緣,由於此種栽培費工費時,至70年代隨著經濟的發展,勞力日趨短缺,始由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本場)開發之省工撒播栽培技術逐漸取代,並利用本場開發之豆類聯合收穫機收穫,對紅豆生產成本之降低,貢獻極大。
迄今,南部秋裡作仍有部分農友採用不整地的撒播方式栽培,為尋求更省工省本的栽培方法,近年已成為農業經營的發展趨勢,本場於92年代開發紅豆機械化栽培,採用真空播種,機械噴藥及利用豆類聯合收穫機採收等作業方式,使生產成本降低,品質提高。
隨著日新月異時代演進,代耕中心利用曳引機附掛播種機,有一次種6行、9行、12行之方法,因此,栽培紅豆有多種不同播種方式可選擇,每一種播種方法都有其特色,農民可依需求,尋求最有利的栽培方式,有助於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量及品質,增加農家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