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住民族農產業主題館
  • 登入

      會員登入

      驗證碼
      登入會員
    • 加入會員|忘記密碼
  • 訂閱主題館
  • 主題列表
  • 導覽
  • 入口網

閱讀記錄

  • 原鄉焦點
    • 最新消息
    • 活動訊息
  • 認識原民作物
    • 禾穀類
    • 豆菽類
    • 根莖類
    • 野菜類
    • 油料作物
    • 香辛料作物
    • 纖維料作物
  • 原民作物保種
    • 保種的意義
    • 保種的現況
    • 保種的方式
  • 原民作物栽培管理
    • 雜草防治策略
  • 原味市集
    • 花蓮地區
  • 原野廚房
    • 禾穀類料理
    • 豆菽類料理
    • 野菜類料理
    • 香辛類料理
    • 纖維類料理
  • 分享及互動區
    • 原來如此Q&A
:::

首頁 / 原民作物保種 / 保種的意義 / 原住民特色作物保種的意義

我要收藏
推薦詞彙
友善列印
我要發問
系統問題
調整字級:
     

原住民特色作物保種的意義

日期: 2017-12-11

原鄉各部落所栽培的原住民特色作物地方種因未經一系列的雜交與選拔,而是透過大自然長時間的天擇與馴化演進,形成遺傳多樣性高、適應當地環境並與傳統和栽培體系密切相關的族群,其往往具有較佳的耐環境逆境的能力,甚至具備尚未被研究開發的機能性,為因應現今全球氣候變遷極端氣候條件亟需耐環境逆境的珍貴種原,以及現代人追求具有營養保健功效的食物來源。另外,原住民部落多具備未受人為破壞的天然環境以及豐富的原住民特色作物資源,面對青年人口外移以及傳統特色文化作物流失等問題,蒐集及保存各類的原住民特色作物種原為復興及保存部落特色文化的第一步,若能持續進行原住民特色作物後續的價值潛力評估與開發、栽培技術的研發以及品種的改良等,並教導一般民眾與消費者認識這些特色作物以及食用的方式,將有機會促進部落農產業的發展,提升部落特色農產業的競爭力。

本篇文章評價: (2人評價)
本篇文章意見 | rss RSS訂閱
Tan Ya 發表於109/08/06
資料豐富
more...
回到頁面最上方

本網站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版權所有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