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住民族農產業主題館
  • 登入

      會員登入

      驗證碼
      登入會員
    • 加入會員|忘記密碼
  • 訂閱主題館
  • 主題列表
  • 導覽
  • 入口網

閱讀記錄

  • 原鄉焦點
    • 最新消息
    • 活動訊息
  • 認識原民作物
    • 禾穀類
    • 豆菽類
    • 根莖類
    • 野菜類
    • 油料作物
    • 香辛料作物
    • 纖維料作物
  • 原民作物保種
    • 保種的意義
    • 保種的現況
    • 保種的方式
  • 原民作物栽培管理
    • 雜草防治策略
  • 原味市集
    • 花蓮地區
  • 原野廚房
    • 禾穀類料理
    • 豆菽類料理
    • 野菜類料理
    • 香辛類料理
    • 纖維類料理
  • 分享及互動區
    • 原來如此Q&A
:::

首頁 / 分享及互動區 / 原來如此Q&A / 原鄉部落潛力發展作物

我要收藏
推薦詞彙
友善列印
我要發問
系統問題
調整字級:
     

原鄉部落潛力發展作物

日期: 2017-12-12

原鄉部落潛力發展作物原鄉各部落所栽培的地方種因未經人為的雜交與選拔,而是透過大自然長時間的天擇與馴化演進,往往具有較佳的耐環境逆境的能力,甚至具備尚未被研究開發的機能性,因此原鄉部落特色作物的保種有其特別的意義。

原鄉部落潛力發展作物
原鄉部落特色作物的種類相當多,若依其用途區分,可分為禾穀類作物(Cereal crops)、豆類作物(Legume crops)、根莖類作物(Tuberous crops)、葉菜類作物(Vegetable crops)、油料作物(Oil plants)、香辛料作物(Spice crops)、纖維料作物(Fiber crops)及染料作物(Dye plants)等,各種作物類別皆具有其特殊發展的潛力,值得推廣發展。

(一)禾穀類作物
禾榖類是指收穫種實供人類糧食或家畜飼料等目的所栽培的禾本科植物。在原鄉部落中常見的禾穀類作物有小米、臺灣藜、陸稻、薏苡、玉米、蕎麥等。
小米、臺灣藜以及陸稻在原住民部落的栽培歷史悠久,與原住民部落的生活及傳統文化習俗息息相關,為早期原住民的主要糧食作物,具有耐旱、耐貧瘠、抗病蟲害、耐貯藏、生育期短的特性,適合在農業栽培環境條件相對不理想的山地地區種植。另外,研究指出台灣藜的營養價值相當高,有利於人體的健康。

(二)豆類作物
豆類是指收穫豆莢或種實為目的所栽培的豆科植物。豆類種子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及油脂,為人類重要的副食品及植物性油脂的供給來源。因豆類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以及乾燥後方便儲藏,可改善全球的糧食安全,並促進永續性農業的發展,因此聯合國將2016年訂定為國際豆類年,顯示了豆類作物的重要性。
原住民部落裡保留相當豐富多元的豆類作物種質遺傳資源,如樹豆、鵲豆、八月豆、翼豆、米豆、菜豆、萊豆等。其中,樹豆是原住民的傳統食材和重要的能量攝取來源,其有「原住民威而剛」之稱,以前原住民勇士上山打獵時,經常把樹豆和豬腳一起烹調料理成為「勇士湯」,以增強勇士的體力和耐力。

(三)根莖類
地下根或莖肥大,蓄積多量的澱粉和其他糖類等物質,以形成塊根或塊莖等的作物,稱為根莖類。根莖類為早期原住民最主要的食糧,是栽培最古老的作物。部落常見的根莖類作物為葛鬱金、樹薯、芋、甘藷、山藥等。其中葛鬱金是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致力於產業化發展的特色作物之一。葛鬱金早年為糧食的代用品或製作澱粉的原料,將根莖水洗後搗取其汁液並過濾,可濾出根莖含有的澱粉,將汁液曬乾後可製作太白粉,此種以古早的方式所製作出的太白粉又稱「阿嬤的太白粉」。

(四)葉菜類作物
原鄉部落具有的野菜資源豐富,除了原住民常於野外採集的野菜,如龍葵、假人參、野莧、刺莧、紫背草、昭和草、細葉碎米薺、番杏等,也有大面積栽培的山蘇、過溝菜蕨、山苦瓜、木鼈子、輪胎茄等。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投入野菜種原的蒐集、保存、種苗繁殖及栽培技術的改進,並透過營養成份分析及烹調方法的開發推廣,期望讓社會大眾能更加認識這些健康、美味的野菜,增加市場上選擇的機會及消費者購買的意願。

(五)油料作物
種子含有多量油份,可提煉油脂、供作食用、工業用、醫療用等油料者,稱為油料作物。在原住民部落常見的油料作物為油茶。油茶應用範圍相當廣泛,且普遍種植於山坡地,是山地原住民的經濟來源之一。油茶種子於秋季成熟後可提供榨油,俗稱苦茶油;苦茶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且具有零膽固醇,為國產油脂中相當高級的植物性食用油。另外,油茶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之一,它的物理、化學特性和橄欖油極為相似,有東方的橄欖油之稱。

(六)香辛料作物
植物的根、莖、葉、果實或種子,具有香、辣、苦、甜、酸等味道或顏色,可作為料理調味料,增進食慾為目的者,稱為香辛料作物。香辛料作物種類非常多,而且很多也是藥用作物。目前原鄉部落普遍看見及較常食用的香辛料作物有山胡椒、刺蔥、蕗蕎、薑、香椿、紫蘇以及山葵等。其中,蕗蕎具特有的辛辣香味,原住民常將鱗莖洗乾淨之後直接沾一些鹽巴生吃或是搭配原住民特有的醃生肉(silao)食用。

(七)纖維料作物
凡利用其作物纖維為主要目的,以供作紡織、編織、紙料或填充料者,稱為纖維料作物。纖維料自古就是人類日常生活中衣、住、行等不可少的植物。纖維料植物在各原住民族的服飾、編織及各種手工藝品等,具相當重要地位,其種類相當多,值得推廣發展。常見於原住民部落的纖維料作物有月桃、黃麻、黃藤、構樹及苧麻等。

(八)染料作物
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果皮、種子、樹皮等部分含有色素成分,可提煉萃取其色素作為染料,而供食品、紡織、工藝品等染色用者,稱為染料作物。天然的植物染料具有自然、安全、環保及對人體較健康的特性。在原住民部落常見的染料作物有薑黃、鬱金、薯榔、木藍及臺灣馬藍等。薑黃及鬱金主要作為食品的黃色染料,而薯榔、木藍及臺灣馬藍則供作一般織物所使用的染料,可分別呈現紅褐色及藍色的色系。

相關照片

葉菜類特色作物

葉菜類特色作物

根莖類特色作物─為製作阿嬤太白粉原料的葛鬱金

根莖類特色作物─為製作阿嬤太白粉原料的葛鬱金

豆類特色作物─樹豆有「原住民威而剛」之稱

豆類特色作物─樹豆有「原住民威而剛」之稱

油料特色作物─油茶籽榨出的油有東方橄欖油之稱

油料特色作物─油茶籽榨出的油有東方橄欖油之稱

染料特色作物─臺灣馬藍可供作一般織物所使用的藍色染料

染料特色作物─臺灣馬藍可供作一般織物所使用的藍色染料

香辛料特色作物─原住民喜愛生吃蕗蕎享受特有的辛辣香味

香辛料特色作物─原住民喜愛生吃蕗蕎享受特有的辛辣香味

纖維料特色作物─嫩芽、葉可當蔬菜食用而莖皮纖維可製衣物用的青苧麻

纖維料特色作物─嫩芽、葉可當蔬菜食用而莖皮纖維可製衣物用的青苧麻

禾穀類特色作物─部落常見的糧食作物小米

禾穀類特色作物─部落常見的糧食作物小米


本篇文章評價: (21人評價)
本篇文章意見 | rss RSS訂閱
菁菁 發表於107/07/30
Good
齡 發表於107/07/30
GOOD
小慶 發表於107/07/30
good
瓊 發表於107/07/30
好
蕭湘 發表於107/07/30
棒
美 發表於107/07/30
棒
鏡瑋 發表於107/07/30
讚
阿照 發表於107/07/30
優
背書包 發表於107/05/29
認識很多相關知識
more...
回到頁面最上方

本網站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版權所有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