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住民族農產業主題館
  • 登入

      會員登入

      驗證碼
      登入會員
    • 加入會員|忘記密碼
  • 訂閱主題館
  • 主題列表
  • 導覽
  • 入口網

閱讀記錄

  • 原鄉焦點
    • 最新消息
    • 活動訊息
  • 認識原民作物
    • 禾穀類
    • 豆菽類
    • 根莖類
    • 野菜類
    • 油料作物
    • 香辛料作物
    • 纖維料作物
  • 原民作物保種
    • 保種的意義
    • 保種的現況
    • 保種的方式
  • 原民作物栽培管理
    • 雜草防治策略
  • 原味市集
    • 花蓮地區
  • 原野廚房
    • 禾穀類料理
    • 豆菽類料理
    • 野菜類料理
    • 香辛類料理
    • 纖維類料理
  • 分享及互動區
    • 原來如此Q&A
:::

首頁 / 認識原民作物 / 野菜類 / 野莧

我要收藏
推薦詞彙
友善列印
我要發問
系統問題
調整字級:
     

野莧

日期: 2016-12-08

野莧野莧
學名:Amaranthus viridis L.
英名:Slender Amaranth, Green Amaranth, Pakai, Honagainubiyu.
別名:皺果莧、綠莧、豬莧、山莧菜、山杏菜、山荇菜、糠莧、細莧、鳥莧、Kareban(阿美族語)、rianum(卑南族語)、ljadjulidjulis(排灣族語)
分類地位:莧科(Amaranthaceae)莧屬(Amaranthus)
原產地:熱帶美洲
栽培歷史及來源:野莧從熱帶美洲移入,因臺灣氣侯適宜,所以馴化的非常成功,在台灣隨處可見,屬於歸化物種。
栽培地區:野莧常見於鄉間田野、荒地、路旁,市場上的供應來源主要以採集為主,野莧全年均可採集,春夏兩季植株生長旺盛,是良好的採集時機。
生育特性:野莧為一年生草本,株高40-100公分,植株生性強健,適應性很強,春夏兩季生長良好。
利用:野莧為原住民經常食用的野菜之一,其嫩莖、嫩葉及花穗皆可食用,可炒食、煮湯、煮粥或汆燙,其料理方式與一般莧菜大致相同。野莧因春夏季的生長旺盛,可供應夏季蔬菜的短缺,彌補常見的葉菜類因颱風侵襲而產量減少的問題,另外也可作為救荒作物。

相關照片

野莧-花穗

野莧-花穗

野莧-莖和葉

野莧-莖和葉

野莧-全株

野莧-全株

野莧隨處可見

野莧隨處可見


本篇文章評價: (18人評價)
本篇文章意見 | rss RSS訂閱
齡 發表於107/08/03
good
三三 發表於105/12/13
很棒
more...
回到頁面最上方

本網站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版權所有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