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住民族農產業主題館
  • 登入

      會員登入

      驗證碼
      登入會員
    • 加入會員|忘記密碼
  • 訂閱主題館
  • 主題列表
  • 導覽
  • 入口網

閱讀記錄

  • 原鄉焦點
    • 最新消息
    • 活動訊息
  • 認識原民作物
    • 禾穀類
    • 豆菽類
    • 根莖類
    • 野菜類
    • 油料作物
    • 香辛料作物
    • 纖維料作物
  • 原民作物保種
    • 保種的意義
    • 保種的現況
    • 保種的方式
  • 原民作物栽培管理
    • 雜草防治策略
  • 原味市集
    • 花蓮地區
  • 原野廚房
    • 禾穀類料理
    • 豆菽類料理
    • 野菜類料理
    • 香辛類料理
    • 纖維類料理
  • 分享及互動區
    • 原來如此Q&A
:::

首頁 / 認識原民作物 / 野菜類 / 車輪茄

我要收藏
推薦詞彙
友善列印
我要發問
系統問題
調整字級:
     

車輪茄

日期: 2016-12-08

車輪茄車輪茄
學名:Solanum integrifolium Poir.
英名:Egg-plant (茄子的通稱)
別名:小紅茄、非洲紅茄、小茄子、扁茄、觀賞茄、南瓜茄、燈籠茄、野茄、輪胎茄、輪胎苦瓜、輪形苦瓜、車輪苦瓜、tayaling(阿美族語)。
名字由來:車輪茄由於外型像輪胎,阿美族人又叫它輪胎茄,另外有人取它的苦味,而又稱為輪胎苦瓜。
分類地位:茄科(Solanaceae)茄屬(Solanum)
原產地:非洲,南美巴西、秘魯等地。
生育特性:車輪茄為茄科的一個野生變種,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適應性強,喜日照,冬季至春季容易栽培。
栽培地區:車輪茄
經常出現於花東地區阿美族的菜園。
利用:車輪茄極具苦味,口感類似苦瓜加綠茄子的綜合體,是阿美族使用頻率很高的食材,一般料理的方式包括涼拌、直接水煮後沾鹽吃、煮雜菜湯、炒小魚乾等,味道苦中帶甘,風味獨特,另外汆燙後的湯汁,冰鎮後飲用不失為消暑飲品。車輪茄通常是在深綠色時採收,成熟變紅時就較少食用,傳統的阿美族煮法為直接水煮後,沾鹽食用,吃完全的原味。車輪茄營養豐富,阿美族將它當作豐收必吃的佳餚。

相關照片

車輪茄-全株

車輪茄-全株

車輪茄-果實

車輪茄-果實

車輪茄-果實成熟由綠色變紅色

車輪茄-果實成熟由綠色變紅色

車輪茄-採收後裝袋

車輪茄-採收後裝袋

車輪茄-栽培情形

車輪茄-栽培情形


本篇文章評價: (17人評價)
本篇文章意見 | rss RSS訂閱
b663622 發表於107/05/13
good
齡 發表於107/04/15
good
more...
回到頁面最上方

本網站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版權所有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