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有毒海洋生物 / 水母 / 水母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水母
發文日:2015-12-16

海洋刺毒動物中,以水母引起之刺傷事件最為常見,部分種類之毒性甚至可致死。水母的傘狀身體由膠狀物質組成的,下方有許多觸手,藉由傘內肌肉收縮,使水母可在海面上漂浮游動。由於牠體內的消化腔經口與外界相通,以前把這一類的動物稱為腔腸動物,現在則稱為刺絲胞動物。水母觸手上有許多刺細胞,遇到攻擊時就會放出捲曲的絲狀物纏住對方,有些刺細胞末端具有倒鉤或刺,可把毒液注入獵物體內,使其麻醉。其射出的毒量非常少,但大型水母的總射出量可達數毫升左右。
毒性高常引起螫傷的種類約有十多種,其中以澳洲的鐘形水母最毒,通常在被刺後15分鐘內致死,至今澳洲已有60多人因遭鐘形水母刺傷而死亡。僧帽水母(英文俗稱葡萄牙戰艦)及方水母,對人類而言毒性也很強,國外曾有於海邊遊玩被僧帽水母螫傷死亡之案例。近年來已有抗毒血清發明生產,已降低中毒死亡率。水母的毒素一般是具有神經、心臟與溶血毒性的蛋白質和胜肽類,在室溫下不安定,毒素量少,組成複雜,因此毒素之分離與鑑定較為困難。
本網站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版權所有,所刊載之內容均受著作權法保護,歡迎連結使用。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版權所有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水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
禁止未經授權之複製或下載等用於營利行為,違者依法必究。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版權所有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維護單位: 水產試驗所 最佳瀏覽狀態為 IE7.0 以上, 1024*768 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