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常見有毒之四齒河魨品種包括懷氏兔頭魨、克氏兔頭魨、瓣叉鼻魨、紋腹叉鼻魨、黑斑叉鼻魨、凹鼻魨、光兔頭魨、月尾兔頭魨、黑點多紀魨、橫紋多紀魨、黃鰭多紀魨、紅鰭多紀魨、網紋多紀魨等。其中,凹鼻魨、光兔頭魨、月尾兔頭魨和黑點多紀魨在臺灣曾引發數起食用中毒之案件。箱魨科河魨亦含有毒性比氰化物強烈275倍的箱魨毒素。
河魨之毒性,有種別部位、個體、地域和季節的差異。所有海水河魨種類卵巢、精巢及肝臟均含有高量河魨毒毒性,可區分為猛毒 (食用10 g 以下會致死)、強毒 (食用10 g 以下不至於死亡) 及弱毒 (食用100 g 以下不至於死亡)。就毒性的季節性變化來看,在春季產卵時期卵巢的毒性最高,這可能與其為了繁衍後代,讓卵不被其他生物所攝食的演化有關。而河魨的肝臟、精巢、皮膚、腸道等部份,也常蓄積高量毒素。部分魚種的肌肉中,具有強毒。河魨毒素經過高溫烹食仍不易破壞其結構,食用仍有致死風險。
淡水河魨(娃娃魚):近年來台灣觀賞魚業者大量引進淡水性的觀賞河魨,俗稱娃娃魚。淡水河魨在國外已有中毒案件發生,國內雖多做為觀賞用,但國人有棄養寵物的習性,若棄入河川,一旦適應生態成為族群而遭捕獲食用,難保不會引發中毒事件。在台灣河魨中,綠娃娃魚、巧克力娃娃魚、八字娃娃魚、金娃娃魚和T.turgidus 等5 種淡水河魨都檢測出有河魨毒,毒性最高的是八字娃娃魚的外皮。
相關照片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3%
我喜歡:26%
很實用:19%
夠新奇:0%
普普啦:2%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013(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12/05/07
是最常見也最為人所知的海中有毒魚類

小慧(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12/05/05
外表可愛

劉*香(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11/07/31
讚~

阿秀(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11/07/31
讚啦~

菜妹(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11/07/31
水啦 ~

小豬(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11/07/30
讚啦~

陳*晴(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09/10/13
很詳細的介紹~

靜靜(進階級會員)發表於 109/03/17
長知識

瓊(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03
good

森元(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7/02
棒

熊八(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6/18
`

莊*輝(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2/28
讚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1/06
哇!

陳*智(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2/06
好

陳*雅(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2/06
喜歡

油膩(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2/25
不錯

羅*珍(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2/25
真好

廖*福(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0/17
好

陳*美(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0/17
真好

陳*隆(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0/17
讚

婧(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8/11
外形大都其貎不揚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7/07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