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性海魚毒中毒 (ciguatera) 當攝食含有熱帶性海魚毒毒素之食品 (包括梭魚、石斑、雙斑笛鯛、土托鰆、花斑刺鰓鮨鯙鰻、東星斑、土魠椿、棕點石斑、托爾逆溝鰺、鰤魚、鸚哥魚、波紋唇魚、隆背笛鯛等) 所引起之中毒症狀事件。 熱帶性海魚毒中毒症狀,常在攝食1~24小時後出現,隨著魚體所含毒性、攝食魚體部位及個人的敏感性不同而有所差異,為腸胃症狀為腹痛、噁心、下痢和嘔吐的現象,接著會因為嘔吐和下痢而導致嚴重的脫水,其症狀通常會持續1-2 天。神經症狀為感覺遲鈍和感覺異常,對於冷熱的感覺相反,碰觸肌肉時會有劇烈的疼痛感,其次還有疲勞、無力感、後肢麻痺、流口水、流眼淚和運動失調等症狀,這些和神經方面有關的症狀會持續較長的時間,可能會持續數個星期到數個月甚至數年。心血管症狀為增加心房肌肉收縮、心搏徐緩和低血壓的現象發生。而不同於其他海洋生物毒的症狀,是中毒者對溫度的感覺有顛倒的情況發生。 含有熱帶性海魚毒的珊瑚礁魚類,大都經由食物鏈累積在魚體中,尤其是肝臟和內臟部位,而且魚體越大所累積的毒量越多。熱帶性海魚毒的毒素對魚體本身並不會引起任何的病徵,因此無法從外觀、氣味、味道或肉質上來分辨該魚是否會有毒素。即使是相同的魚種,也會因為是從不同的海域所捕獲,導致魚體內所含的毒素有佷大的差異,這些毒素即使經過高溫加熱烹煮也不會破壞,因此想確切預防熱帶性海魚毒的中毒是非常困難的。 如何預防: 1.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應盡可能避免食用珊瑚礁魚類的頭、魚皮、肝臟、內臟及卵。 2.避免食用與購買超過3公斤之大型珊瑚礁魚類。 3.選擇信譽良好之供應商,並確認捕魚區域,來源不確定或有疑慮時應避免購買。 4.食用大型海魚時,先試食一、兩口,若舌頭感覺異味或有麻痺感,即停止食用,一旦食用後發覺不適感或有異狀應立即就醫。 |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8%
我喜歡:23%
很實用:16%
夠新奇:0%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劉*香(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11/07/30
讚~

阿秀(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11/07/30
讚啦~

Chiang Daisy(入門級會員)發表於 109/05/18
對海洋多一層認識,值得推廣的好網站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1/07
GOOD

陳*智(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2/10
好

陳*雅(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2/10
喜歡

油膩(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2/28
不錯

羅*珍(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2/28
真好

陳*隆(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0/19
讚

廖*福(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0/19
好

陳*美(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0/19
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