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痺性貝毒中毒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是當攝食含有麻痺性貝毒毒素之食品 (包括二枚貝、海星、有毒蟹類、有毒螺類、河魨) 所引起之神經性中毒症狀事件。 麻痺性貝毒對熱相當穩定,不易藉由煮、炸、烤等烹調方式加以破壞。因此若不幸誤食含有這種毒素的食物,約15 分鐘後口舌會先出現灼熱與麻木刺痛感,隨後蔓延至臉、頸、手臂及腳指,30分鐘後腕頸四肢末端麻痺,出現吞嚥困難、語言障礙等腦部官能障礙,以及全身肌肉感覺無力、運動失調並有飄浮感等神經傳導障礙症狀,最後導致無力呼吸而引起心肺衰竭及缺氧致死。 除了上述典型症狀外,麻痺性貝毒中毒也會出現腹痛、噁心嘔吐、腹瀉等不同程度的腸胃道不適,以及喉嚨或胸部悶痛、流涎、頭痛、全身倦怠、嗜睡,甚至會有暫時性失明的現象,不過在毒性發作過程中通常不會有意識不清及低血壓發生。中毒後的一、兩個小時是急救的黃金時期,這時毒性發作最快,必須立即就醫。若救助得宜,這些症狀一般可在12 小時後逐漸自行恢復。由於麻痺性貝毒並不會造成中樞神經的損害,痊癒後大多不會有後遺症。 麻痺性貝毒中毒的死亡率約為8 ∼ 10%,幼童對麻痺性貝毒的感受性較成人高。目前沒有特效解藥,治療上主要根據其症狀給予對症治療。在攝食後4小時內,可利用活性碳吸附毒素,或以鹼性的重碳酸鈉溶液利用毒素不穩定的特性來進行洗胃或灌腸。另外麻痺性貝毒所造成最大的危險是會發生呼吸麻痺,因此應同時給予支持療法,在呼吸器及呼吸劑的幫助下維持呼吸道的暢通。一旦出現呼吸困難或衰竭,必須及時採取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術進行人工呼吸,以降低死亡率。醫院也會視中毒程度施行靜脈輸液、尿液鹼化、血液透析等治療,以稀釋體內血液中麻痺性貝毒的濃度。目前醫院治療這類中毒所使用的藥物包括治療肌肉無力的藥物,如新斯狄格明與氯化騰西隆,或中樞神經刺激劑,如苯甲胺、類固醇、阿托品等,用以改善循環系統,興奮神經中樞、下丘腦、延髓,及改善運動和言語機能。此外,現階段已開發出巨蚌毒素抗血清,可以利用靜脈注射方式中和巨蚌毒素,治療其所引起的中毒症狀,但對膝溝毒素及其他的麻痺性貝毒毒素則不一定有效。 如何預防: 1.麻痺性貝毒的產生往往來自於有毒的渦鞭毛藻,而渦鞭毛藻會大量增生引起藻華現象,對水域造成危害,因此需嚴密監測貝類產區的藻相與環境。 2.應定時對水產品進行毒性監測。 3.品嘗水產貝類時,第一口應慢嚼,若舌頭感覺異味或有麻痺感,即停止食用。 |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3%
我喜歡:27%
很實用:17%
夠新奇:0%
普普啦:3%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劉*香(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11/07/30
讚~~

阿秀(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11/07/30
讚啦~

Chiang Daisy(入門級會員)發表於 109/05/18
很有幫助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11/06
詳盡

陳*智(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2/10
好

陳*雅(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2/10
喜歡

油膩(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2/28
不錯

羅*珍(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2/28
不錯

陳*隆(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0/19
讚

廖*福(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0/19
好

陳*美(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0/19
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