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薏苡典故 / 薏苡的起源 / 薏苡的起源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薏苡的起源
發文日:104/10/08
       薏苡屬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與玉米有近緣關係,其種子脫殼後即薏仁。其他名稱還包括川穀、回回來、草珠兒、菩提子、唸珠子等。英文名字叫Job’s Tears或Adlay。在泰國稱Duay,韓國稱之율무,日本人稱之鳩麥(hato mugi,ハトムギ)。   薏苡原產於印度、泰國、緬甸等東南亞地區,公元前2,000年古印度之聖典(Vedic Literature,Vedic Sanskrit)提到喜馬拉雅山麓的亞利安人曾普遍栽培薏苡這類穀類作物。公元前阿拉伯之遊牧民族將薏苡引入西班牙及葡萄牙,因之傳播到歐洲各地。而中國最早有關薏苡的記載,出現在後漢書馬援列傳中,援在交阯,常餌薏苡實,用能輕身省欲,以勝瘴氣。南方薏苡實大,援欲以為種,軍還,載之一車。東漢建武年間馬援將軍遠征安南時,眼見士兵罹患瘴癘之氣,兩腳水腫,經當地土著以薏苡水治療痊癒,回朝時將薏苡引回中原。因此,有一薏苡栽培種稱為馬援種(Mayuen)。日本則於享保年間(1716-1735)由中國引入。   臺灣薏苡分佈地區,由日據時期文獻得知,台南、嘉義、屏東等地原住民早已知利用薏苡籽實,搗碎為粉作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