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混農林業研究院 / 牛樟昆蟲相初探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牛樟昆蟲相初探
發文日:103/11/05

牛樟昆蟲相初探牛樟昆蟲相初探
汪澤宏1  黃裕星2 陳芬蕙3  張永仁4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保護組1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所長室2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育林組3 福爾摩沙生態有限公司4 
摘要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人為樹木種類栽種的變換,林木害蟲相是否也隨之發生變化。本研究針對重要經濟樹種牛樟,彙整台灣往昔文獻(張 & 洪, 1986; 張 & 柯, 1992; 范 & 魯, 2000),發現牛樟所記錄的昆蟲種類相對貧乏,僅有3目11種。對於這個重要經濟樹種的昆蟲相,應盡速開啟調查,建立相關的資料庫,對於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害蟲,進而研擬有效而安全的害蟲管理策略。

 
本研究自2013年7月至2014年 10月平均以1.875人次/月,分別於台北市、新北市坪林區、新竹縣新埔鎮及南投縣魚池鄉的牛樟苗圃及牛樟園進行調查,其中除了蛀幹性的昆蟲外,為了確認所採集的昆蟲確實以牛樟葉為食,所有昆蟲皆採集後進行飼養以卻確認其食性。昆蟲物種鑑定以成蟲形態特徵為主,部分幼蟲未能養至成蟲,則用牛樟樹周圍掃網採集的成蟲,則以DNA生命條碼來連貫昆蟲生活史中不同的時期,進而用成蟲形態特徵鑑定至物種階層。在牛樟植株上共採集872隻昆蟲,其中115隻為捕食者或寄生者,另外22隻植食性昆蟲不以牛樟為食,所以共有735隻昆蟲以牛樟為食,經過鑑定,共有6目(等翅目、半翅目、纓翅目、鞘翅目、鱗翅目及膜翅目)27科65種(表一),其中鱗翅目12科38種,物種多樣性最高  
新北市坪林的調查樣區是牛樟與茶樹混植的區域,此區的牛樟發現族群量較多的茶害蟲,分別為茶姬捲葉蛾(Adoxophyes sp.)、茶捲葉蛾 (Homona magnanima)、咖啡捲葉蛾(Homona coffearia)、茶細蛾(Caloptilia theivora)、茶角盲椿象(Helopeltis fasciaticollis),這5種重要的茶樹害蟲在其他沒有與茶樹混植的牛樟樹也會發現,只是族群數量較低,在牛樟樹上是首次記錄。其中咖啡捲葉蛾一度被視為在台灣不存在或是族群在茶園已被茶捲葉蛾取代(蕭, 2004; 蕭, 1990),經由本次調查,以幼蟲形態特徵、成蟲形態特徵及DNA生命條碼加以確認,咖啡捲葉蛾確實存在於台灣,且會與茶捲葉蛾混棲於牛樟園及牛樟茶樹混植區。所以在推廣混農林業時,要盡量避免混植有共通的害蟲種類的林木種類與農作物種類,這樣可減少農作物的損失以及降低林木幼苗生長期被危害的風險。南投魚池鄉東光村的調查樣區是牛樟與檳榔混植的區域,檳榔可當成牛樟苗木的遮蔭樹種,不過經過調查,有遮蔭樹的牛樟苗木較適合昆蟲棲息,不論是吸食性或啃食性的昆蟲都會對樹頂新生的嫩葉造成危害,影響到樹木的生長,造成植株生長勢較弱,容易在苗木期死亡,所以苗木在初期使用遮蔭樹,是否會因此而對樹木生長有負面影響仍待進一步的研究。黃毛長頸金花蟲(Lypesthes fulvus)在春夏(3-6月)在台灣中北部近山區牛樟樹上有相當的大的族群量,會大量取食樹頂新生的嫩葉,影響到樹木的生長,對於2公尺以下的牛樟苗木有較大的危害。茶細蛾及茶姬捲葉蛾也常在牛樟苗圃或溫網室發現,族群數量大時會嚴重影響苗木的生長,必要的防治可以降低這兩種蛾類幼蟲的危害  
黑翅土白蟻(Odontotermes formosanus)是本次調查中唯一在牛樟上非食葉性的昆蟲,它的工蟻會在樹幹的表面用土及少許木屑做成泥道(或稱蟻道),只啃食樹的表皮或樹表皮上的苔蘚類,在健康的牛樟樹不會蛀食到其木質部,除非是死樹或健康狀況不佳的牛樟樹,黑翅土白蟻對健康牛樟樹的危害相當低。  
樹木昆蟲相的調查與分析是一個相當基礎的研究,昆蟲系統分類學的研究進展直接影響到物種鑑定的難易,本研究除了用昆蟲飼養來確定食性之外,也建立林木害蟲DNA生命條碼資料庫。昆蟲的分類系統通常以成蟲的特徵為鑑定依據,故許多昆蟲在卵期或幼蟲期是無法鑑定其物種名稱。牛樟昆蟲相的調查,對於未來在野外牛樟的保育及人工牛樟園的經營管理皆可提供有用的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