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苦瓜家族 / 苦瓜研究 / 花蓮場授權苦瓜品種在花蓮宜蘭地區之推廣現況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花蓮場授權苦瓜品種在花蓮宜蘭地區之推廣現況
發文日:106/07/12

花蓮場授權苦瓜品種在花蓮宜蘭地區之推廣現況
作者:全中和 副研究員
作物改良課
園藝研究室
電話:(03)8521108轉300


前言
別名山苦瓜之中小型果苦瓜來自特殊之地方種苦瓜種原,多年來在花蓮地區一直有少量栽培,為地方特產,果實大小介於市售之白色大苦瓜與野生苦瓜之間,外觀性狀接近野生苦瓜,果實顏色較深綠,果實表面凸起較明顯。一般市面上販售之山苦瓜多為原生種、地方種或東南亞引進之種原,因苦瓜為異交作物,經農民長期自行留種後,品種混雜不純,果實大小參差不齊,形狀亦多變化。經過花蓮場多年的選育,陸續育成之雜交一代品種‘花蓮1號-6號’,已經授權生產有‘花蓮1號-5號’等5個品種,其中在花蓮宜蘭地區生產之‘花蓮2號’、‘花蓮3號’及‘花蓮5號’鮮果及加工產品品質優良已經上市。

新品種之育成及特色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鑑於農民種植之山苦瓜沒有穩定優良之品種,搜集高雌花性的優良地方種苦瓜品系種原,利用雜交育種技術,經過多年之純化、篩選、淘汰,去蕪存菁後,選出符合多項苦瓜育種目標之優良品系,再經雜交組合品系比較試驗及特性檢定,於2005-2016年間育成‘花蓮1號-6號’等6個優良品種。除了‘花蓮2號’果實偏白色外,其餘果實皆是綠色,‘花蓮1-3號及花蓮6號’果實大小約150-220公克,約為大苦瓜的1/3重量,而‘苦瓜花蓮4-5號’是深綠色,果實大小與果面之尖形凸起也最接近野生苦瓜,果實大小約20-50公克。6個品種皆有母本雌花率高、結實率與果實產量高之優點,果實中含高量維生素C及葉酸,並具有高抗氧化能力,不僅可作為一般蔬菜使用,更兼具多種優良之保健機能性功效。
新品種在花蓮宜蘭地區之授權與生產

苦瓜是台灣地區重要的瓜果類蔬菜,近年來全台栽培面積維持在1,500公頃左右,以白色大苦瓜為主。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育成之苦瓜品種,是東部地區特產,為中小型苦瓜,產量高,適合小家庭鮮食用;這些品種均為雜交一代之品種( F1),具有雜種優勢,且均取得品種權保護,保護期限為20年;目前苦瓜‘花蓮1-5號’品種權已授權進行雜交一代種子生產及鮮果量產上市,並已開發製成保健產品上市(表一),其中苦瓜‘花蓮2號’授權給花蓮之3家業者,分別為吉安鄉仁誠有機農場、壽豐鄉觀自在與奇萊美地有機農場;授權給宜蘭之1家業者,為宜蘭縣壯圍鄉綠園有機農場。苦瓜‘花蓮3號’授權給花蓮之2家業者,分別為吉安鄉仁誠有機農場與壽豐鄉觀自在有機農場;苦瓜‘花蓮5號’授權給花蓮縣壽豐鄉豐禾有機農場進行量產上市,各農場皆以有機方式栽培生產,推廣生產面積逐年增加,目前已超過8公頃,生產之鮮果以經由有機通路進到生鮮超市販售數量最多,產品品質佳,是苦瓜愛好者及生產保健生技廠商的最愛。目前苦瓜‘花蓮2號’已經有契作的方式進行大面積生產,生產面積已達3公頃(表一),其他品種則有種子及種苗販售,提供提供有意願栽培的農友種植,未來將提供消費者多元苦瓜產品的選擇及利用。

花蓮場育成及授權生產之山苦瓜品種,經民國95-98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家型計畫苦瓜研究團隊在苦瓜降血糖、降血脂與苦瓜生物活性等之各項研究,成果顯示花蓮場育成之苦瓜新品種適合作為保健食品或與藥廠進一步研發藥用產品之原料。目前技轉生產之新品種苦瓜除了鮮果上市外,果實與莖葉經過切片、乾燥烘培及粉碎磨粉,加工生產出品質穩定之保健產品,包括茶乾、茶包、粉劑、膠囊、錠劑等,消費者可以直接向生產農戶洽詢,也能在農會超市或有機商店購買得到。


結語
台灣最早利用山苦瓜作為食材及經濟生產的地方在東部,優質高產新品種山苦瓜之味道比一般之苦瓜更加苦中帶甘,其口感介於栽培種大苦瓜與野生小苦瓜間,適合鮮食、煮湯及炒食等各種料理美食,亦可與水果等鮮食產品結合開發夏日解暑產品;新品種的出現已經在台灣許多地方種植,除了鮮食外,保健產品之生產也提供消費者多樣的選擇,預期將吸引更多農民及業者的投入研發生產,提供消費者更多更好的山苦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