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數 43,264

本土安全中草藥哪裡找?

晚秋時節,進入吃補旺季,但進口中草藥的農藥、重金屬問題,可能讓人進補不成反吃毒。現在你有新選擇,台灣自產安全中草藥正夯,該去哪裡買?

★感受產地真食溫度!11/5康健樂活節 小農邀你來交關>>

行駛在宜蘭三星田間,突然看到道路兩旁,一串串貌似紫色鞭炮的花朵迎風搖曳,難道,宜蘭也興起種植薰衣草的風潮嗎?

「這是丹參的花啦!」彷彿看穿我的疑惑,農田主人林東海趕忙解釋說,夏季盛開的丹參花,開滿整片豔麗紫紅,真的像極了薰衣草,只不過現在(10月)已是花期尾聲,要欣賞那亮眼壯觀的景象只有等明年了。

不過,賞花本非此行目的,我們的目標─中藥材丹參,就藏身在這一朵朵紫花底下。

丹參有活血化瘀、安神寧心的功效,能降血脂、保護心血管。只見林東海夫妻熟練地執起鋤頭,一杵一杵挖開泥土、搖鬆植株,再使勁往上拔,擔心一下子太用力會扯斷根鬚,造成破損而導致未來保存不易,因此這樣的動作要重複好幾次才能採收到一株,「少量收成時,都得靠人工拔取,太用力拔會斷掉,所以平均20分鐘才能採收一株,你看有多累。」雖然涼風一陣陣吹來,但大粒汗珠早已從他的額頭滑下,顯見採收費力。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幸好,辛苦是有代價的,林東海說,上週末採收了20幾株丹參運到台北擺攤,結果不到一個上午就賣完了,「一斤賣600元呢!」掩不住的笑意和驕傲,就像自己的孩子考了全班第一名。

種植丹參,後山扎根

種丹參是林東海給自己的新挑戰,原本全心致力於種有機青蔥的他,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栽培技術輔導之下,嘗試在氣候潮濕、日夜溫差大的三星鄉,移植花蓮的成功經驗推廣丹參栽種,問他「丹參好種嗎?」立刻回答「好種阿!」雖然說得豁達,但實際上,這「靠天吃飯」的產業,讓他勞力又費神一整年。

早從年初就因氣候多雨(他特別強調,去年宜蘭三星一年365天就有100多天下雨)而一再拖延到2月份才播種,直到這幾個月,眼見即將收成,卻又飽受「一週一颱風」驚嚇,颱風動向預報個個直撲宜蘭,讓他們兩夫婦成天提心吊膽,還不包括過程中常有栽培、施肥、驅蟲等疑問,必須不斷向農改場詢問、持續研究,下足功夫,就是堅持要以友善土地的方式栽種,「一定要有機啦!雖然不知道會不會有農藥殘留,但是吃丹參是要它的保健功效,如果真有問題,那不是害人嗎?」他說得斬釘截鐵。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幸好,也算是「天公疼憨人」,幾個颱風都及時轉向,才讓田地不至於整個泡湯。他手中約2指寬粗的丹參植株,沖水後更顯鮮紅,不過他說,這還不是最大的,「繼續種下去,可以長到這麼粗啦!」他握著臂膀比劃形容。

生鮮丹參品質佳

林東海當然不是第一個投入丹參種植的農民,負責研究推廣本土中草藥的花蓮農改場副研究員張同吳說,農改場早從2005年開始進行丹參的種原蒐集和各種栽培繁殖試驗,並且輔導農民種植,目前宜蘭、花蓮兩縣是國內主要的丹參產地,種植面積約20公頃,其中大多數由花蓮生產。

儘管是台灣最大,但他也說,以平均公頃產量3.5噸計算,一年產量約70噸,與過去五年從對岸進口的126~170噸乾貨相較,實在難以匹敵。

因此,必須找到本土丹參的獨特價值,才能與進口貨抗衡,花蓮農改場分析花蓮地區所種植丹參內含有效成分「丹參酚酸B」和「丹參酮IIA」的含量遠高於市售進口貨,顯示台灣不但適合種丹參,且品質尤佳。

深究原因,張同吳認為,丹參中許多有效成分,尤其是丹參酮─屬於水溶性,可能在乾燥加工等處理過程中流失,因此生鮮產品中保存較多營養物質,這也為入秋後開始進補的民眾提供好的食材選擇。

因此,目前除了與生技公司合作開發丹參相關產品之外,最大銷路還是賣到各高檔餐廳,供冬令進補之用。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本土中藥材易產難銷

除了丹參之外,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全台還生產多種中草藥,光是宜蘭、花蓮兩縣境內,就有包括當歸、黃芩、山藥、台灣天仙果、北沙參、白芷、黨參、小葉黃鱔藤、土肉桂、金銀花等藥用植物,種植面積合計約300公頃;在雲林、南投、嘉義、苗栗、新竹也有規模各異的中草藥(見右頁表)。推動有機中草藥產銷12年的花蓮縣藥用保健植物生產合作社理事長紀進池憂心,國人愛吃補,但進口乾貨屢次被踢爆藥物殘留或重金屬污染,大家吃補不成、反而吃下一堆毒物。

從衛生署食品藥物管制局的資料或許可略窺一二。2011年1月到2012年5月期間的邊境查驗中,有一成中草藥不合格,當中的80%驗出殘留農藥;而同期抽查市售山藥、木耳、枸杞、紅棗、菊花等國人常吃的農產乾製品更發現,消費者尋常就能買到的乾貨,近四成五驗出農藥,可見進口商品即便一再抽驗、管制,品質仍難掌控。

那麼,面臨黑心進口中草藥充斥市面,台灣自行生產安全藥用植物,行不行?

「要種很簡單,但賣不出去啊!」農民一語道破本土中草藥的產銷困境,

的確,到台北的中草藥集散地迪化街逛一圈,台灣本地自產藥材根本不成比例。紀進池就說,這麼多年來,曾有國內知名製藥廠在2010年宣布,計劃在花蓮打造佔地100甲、全台最大的中藥材生產基地,可惜後來因為公司內部因素擱置計劃,花蓮農民大嘆錯失良機。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目前無論是藥廠或一般中藥行,因為成本考量,寧可進口較便宜之藥材,也大多不願意以較高的價格換取安全的本土中草藥,因此農民無論種得再賣力,一旦沒有藥商收購,最後仍難以中藥型式賣出,更別提改善國內中藥安全環境了。

藥食同源 農民自尋出路

難敵中藥市場競爭,農民只得自立自強,朝藥膳食材方向努力。

藥食同源是華人獨特的飲食文化,在烹煮料理或飲茶時,常將中藥材當成食材使用,由於中藥行屬特許行業,過去這些中藥材一律須由中藥行或中醫師資格才能販售,農民只能賣生鮮作物,至於曬乾、泡酒等可能讓食材轉變成藥材的程序都不被允許,中醫藥委員會2009年開始,共六次公告,陸續解禁部分經安全評估後較無安全疑慮的中藥材,改以食品管理。也就是說,包括紅棗、薏仁、黑豆、山藥等215種本土自產中藥材,農民可賣生鮮、也可賣乾貨,較有彈性。

另有一類屬於部分解禁,包括人參、當歸、丹參在內的64種中藥材,由於大量攝食的話仍有安全疑慮,因此藥材僅可供「調味」,不能當作主食材來使用,例如可用於人參雞、當歸鴨等料理中。

藥食同源法規公告後,農友可以更自由地將名單中的藥用作物,以食材方式販售,但賣給誰、怎麼賣就端看個人本事了。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三星蔥達人李東海由於已有多年行銷青蔥的經驗,加上本身是廚師轉行,因此他早在丹參收成前幾個月,就談妥幾家供應養生膳食的餐廳,可穩定供貨。

不過,不是每個農民都能和他一樣有人脈、懂行銷,這也是許多人不敢貿然投入中草藥種植的原因之一。

有鑑於此,紀進池成立花蓮縣藥用保健植物生產合作社,與農友契作,讓他們放心生產,「剛開始大家種出來品質參差不齊,我還是照收,挑好的送到消費者手上,差的就自己放回田裡當肥料。」

冒著風險砸大錢,一度在松青超市上架,但因供應量很難穩定,最後終止合作。這也讓紀進池更堅信,唯有拓展契作農地規模、先穩固產量,中草藥產業才能繼續向前走。於是他一再與農民溝通,讓原先只種稻米的農友願意加入中草藥生產行列,並輔導他們以符合食品安全的方式種植,目前合作社已有近100甲田地供貨,產量漸趨穩定。

生技研究提高產品價值

除了集中力量,統一行銷之外,開發多元產品、提高作物價值,是中醫藥委員會眼中現階段可加強的重點。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黃林煌指出,中草藥產業發展勢在必行,早已列為國家重大發展目標,但他認為,重點應在開發高經濟價值的中草藥,而不是和對岸搶種便宜的作物,「種山藥不是要賣山藥,而是賣延伸商品,像是山藥麵、山藥酮(萃取)等……,」他舉例。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或許因為如此,苗栗所推廣的紅棗在他眼中並不成功。他指出,中國大陸的紅棗一斤只要四、五十元,儘管台灣標榜有機,但一斤卻高達四、五百元,「價差十倍,怎麼競爭啊!剛開始會有一批人買,但這終究不是長遠的,」他嘆了口氣。

幸好愈來愈多農友也體認到這點,苗栗紅棗不但賣生鮮、賣果乾,也開發紅棗薑汁、紅棗醋等飲品,為安全中藥食材拓展更多的可能性。

紀進池甚至創辦生技公司,收購農友生產的丹參、當歸和其他中草藥,提煉有效成分,朝保健食品方向研究。

走訪農友、花蓮農改場、農會、中醫藥委員會後,我心中最大疑惑是:台灣既然生產這麼多中草藥、藥食同源的食材,但消費者究竟在哪裡可找到本土自產的安全中草藥?

符合藥食同源管理辦法的中草藥食材,農委會首頁下建置的、陸續更新的「農業主題館」可依農產品種類找到產地,並整理該作物的如成分、栽種、使用的各項知識。

但在藥用部份,中藥行、中醫診所裡仍大多使用進口中草藥。中醫藥委員會官方資訊中,儘管主委強調應重視本土中草藥的發展,但在網站上很難找到相關資訊,究竟本土生產的安全中藥作物是否有機會進入藥用體系?能否讓擔心黑心中藥的民眾有更多的選擇?這些疑惑,似乎都沒有解答。

台灣生產安全中草藥雖然已有起步,卻需要更多的跨部會溝通,以及產、官、學投入,甚至消費者主動要求、詢問,也能給予這個產業更多正面力量,讓大眾吃中藥和食補時,都能更有效、安全、安心。

您正在閱讀

《咖啡 你喝對了沒?》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