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超凡醫德 成就一位大醫學家

鄧正梁

人氣: 406
【字號】    
   標籤: tags:

以前的人敬重醫師,因為一般民眾挑選醫師很嚴格,「醫不過三代,不是好醫」,不但要有祖傳,且要傳三代以上才能放心讓他看診;此外,醫師的醫德要高尚。孫思邈提到:「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以為名也。」救人一命,所積之德貴過千金。一個醫者真要能拯救人的生命,須具有過人的醫德和醫術。孫思邈為此在《千金要方》的開篇中特地撰寫了「大醫精誠」,強述了一個「大醫」所必須具有的醫德。


(大紀元資料室)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醫聖張仲景的醫德也是十分高尚,這體現在其慈悲之心方面,與對人性的洞徹;在《傷寒論》序中他提到:「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訓,博 采眾方」,他不忍周圍的人因病一一倒下,於是立志為醫;他知道人性之貪婪,「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 其內。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因此勸人要重視生命:「進不能愛人知人,退不能愛身知已,遇災值禍,身居厄地;矇矇昧昧,蠢若遊魂。哀乎!趨世之士,馳競 浮華,不固根本,忘軀徇物,危若冰谷,至於是也!」告訴人們不要因為世俗之榮華而棄至貴之身體於不顧。

首先張仲景非常欣賞戰國時的名醫扁鵲,他說:「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越人就是扁鵲,他是很高明的醫生,而且有特異功 能,沒看見虢國的太子,卻斷言他尚未斷氣,不用急著替他辦喪事;他看春秋霸主齊桓公臉色,就已經知道他病得很重,希望他趕快治療,但齊桓公聲勢正隆,不信 明醫之言,最終果病入膏肓,無法挽救。扁鵲是如此高明的醫師,令仲景十分欣賞,因此希望不但醫師要跟秦越人(扁鵲本名秦越人)一樣精研醫術做個好大夫,一般人也要懂得一點養生之道,「留神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


( Fotolia)

(Fotolia)

(Fotolia)


但是不管哪一個時代,都能感受到世風日下,張仲景就曾感嘆東漢時代的醫師實在是不爭氣,令人痛心:「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終始順舊。省病問疾,務在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 曾無彷彿。明堂闕庭,盡不見察,所謂窺管而已。夫能視死別生,實為難矣!」醫師不但不認真精研醫書,只是應付病人,而且還不認真看病,隨便下診斷,要救人 於水火,實在是難!

所以做醫生的,一定要有醫德,有救人危厄的悲憫之心。面對精妙的人體,還需要「才高識妙」,才會做好醫師的工作。

仲景說的林林種種,希望代代醫師能夠做一位好醫師;苦口婆心,沒有慈悲,哪能有此憫人之胸懷!「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學則亞之。多聞博識,知之次也。余素尚方術,請事斯語。」仲景隱隱約約的說出其所著之書,非同一般。果然,《傷寒論》後來成內科方書之祖,在中醫界如同《聖經》般的地位。@◇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