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從禽流感疫苗研發談台灣生技產業

【專文】從禽流感疫苗研發談台灣生技產業

繼去年禽流感大流行造成家禽產值損失超過新台幣45億元後,今年初國內養鵝場陸續傳出感染新型HPAI禽流感病毒,導致雛鵝大量暴斃消息,供需失衡使得一隻鵝售價一度高達2000元,貴到民眾買不下手,攤販也跟著大喊吃不消,所幸H5禽流感尚無禽傳人證據。禽流感不僅衝擊農業部門,連觀光旅遊、交通運輸、餐飲零售等也受創,因此疫情是否會擴大再度引發民眾關注。 H5高病原禽流感的危害性,包括雞鴨鵝等水禽、鳥類,對家禽業者也有極大殺傷力,禽流感病毒持續不斷在世界各地禽類演化、變異與流竄,不僅帶來生態衝擊,每年數以萬計的雞鴨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目前控制禽流感主要採取出清感染雞群並且將之銷毀,以預防傳播至其他家禽場,若發現時禽流感已廣泛傳播的話,使用清除策略將有困難,經濟性成為最重要考量。鑑於疫苗是預防及控制禽流感疫情最有效方法,同時為了防範人類的禽流感大流行,世界上疫苗研發的精英團隊都傾全力互相較量這類疫苗的研發速度。根據外電報導美國學界已經成功研製出了可使家禽免於多毒株感染的禽流感疫苗;韓國政府核可由國內廠商研製的禽流感預防疫苗「GC Flu H5N1」;而香港亦有學者宣稱在實驗室內研發出能抵抗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並阻止其在禽類家禽界傳播的植物性口服疫苗,為發展高效、低成本的禽流感口服疫苗帶來曙光。不過使用疫苗免疫策略成敗的關鍵主要在有沒有嚴謹的配套措施,香港過去在面對H5N1 禽流感疫情時由政府主導,採取個別適用的配套監測措施是相當成功的案例。 近年來國內學術機構亦積極開發禽流感疫苗,所使用的疫苗株均選殖來自禽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基因與其他人流感的病毒基因,以反轉基因法(reverse genetics)組合而成,目前國內建構H5N1禽流感病毒的重組H5 DNA,投藥後可完全保護小鼠,體重變化與存活率均不受禽流感疫苗株感染之影響,需進一步做臨床試驗,希望能保護國內的的養鵝、養雞、養鴨等產業避免受到嚴重衝擊。如何整合國內相關科研人力及經費並在研發禽流感疫苗的技術和時程上取得先機,創造更龐大的商機,應該是相關單位的當務之急;特別是在國內浩鼎生技開發乳癌新藥OBI-822主要療效指標(primary endpoint)未呈現統計學上顯著意義後,鑑於生技製藥屬於高風險、高資金需求產業,而歐美日等先進國家亦將生物技術列為國家重點發展項目,台灣如何選定適合國內發展的生技領域和項目(例如魚蝦類及病疫苗開發、優質種苗暨新品種研發、中草藥運用…),發揮整合能力,找到台灣生技廠的利基,才是國家推動台灣生技產業的重要關鍵,而不是做出政府將帶著「決心」和「信心」發展生技產業的口頭宣示,重蹈兩兆雙星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