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海濱植物 / 海檬果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海檬果
發文日:108/09/20
海檬果海檬果
學名︰Cerbera manghas Linn.
科名:夾竹桃科(Apocynaceae) 海檬果屬(Cerbera)
英文名稱:Common Cerberus Tree, Sea Mango, Odollam Cerberus-tree
中文別名:海杧果、黃金茄、牛金茄、牛心荔、黃金調、山杭果、香軍樹、山檨仔、馬鐸、猴歡喜、海檨仔、黃金茄、牛金茄、牛心茄、牛心茄子、水漆、Timo (泰雅),Kyarra'kk (排灣)。
分布:台灣北部、東部、恆春半島及蘭嶼海岸。
形態:常綠小喬木,高可達 10 公尺,樹皮厚,全株含有白色乳汁,小枝質硬,斜上升或直立,圓柱形,綠色,光滑無毛,具明顯葉痕。葉有柄,叢生枝端,密集互生,革質,平滑有光澤,倒披針形或倒卵形,兩端漸尖,全緣。聚繖花序,頂生。萼短筒形,5 裂,裂片披針形或線形。花冠細筒狀,先端 5 裂,白色,冠喉部呈淡紅色而有毛;雄蕊 5 枚,心皮 2 枚。核果,橢圓狀球形,稍扁平尖頭,初為粉綠色,成熟轉紅,長約6公分,內皮纖維質,種子1粒。花果期春、夏季。
繁殖方法:種子
利用部位:全株與果實
功效作用:催吐,瀉下。全株具有毒性,尤其果實具有劇毒。

原產於熱帶地區,在印度、琉球、緬甸、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種植很多。海檬果美麗的樹形與白色花朵具有觀賞價值,其花期長且花數眾多,亮白而有香氣,葉常綠而樹形優美,為極佳的行道樹種,在臺灣除了作為庭園景觀植物、行道樹等,由於其耐鹽性與抗風性強,適宜海岸邊的環境生長,故可作為防風林。木材質地輕軟,過去利用其樹幹製成生活木製品,如小型木櫃、木屐等。海檬果全株具有毒性,其中以果實毒性最強,果實大如雞卵,果皮富含纖維質,粉綠色果實成熟轉紅後,很容易被誤認為芒果,誤食會中毒,嚴重者會致死。海檬果分布很廣,在臺灣海邊為常見植物,當果實成熟掉落地面被海水沖走,其果實富含纖維質使果實重量輕而能浮於水面上,故可藉由海水散布他處繼續繁殖,故在臺灣分布很廣,但警告標示並不多,民眾應小心謹慎,切勿隨意摘食。

在藥用上,其性味微苦、涼,有大毒。全草具鎮靜、安神、平肝降壓、抗癌等功效,治高血壓、白血病、肺癌、淋巴腫瘤等。樹皮、樹葉及乳汁可提製藥物,作催吐、下瀉用途,其酸性乳汁具有刺激性,有毒性,能引起皮膚發炎,入眼可致盲,誤食引起吐瀉致虛脫。果實有劇毒,種子作為外科用藥或麻醉藥,種子含cerberoside、cerberin,透過抑制Na+/K+ATPase而引起嘔吐、心律失常及高鉀血症。因其強心苷具心臟毒性,中毒症狀似心臟病發作,致心臟快速跳動,後導致無力、微弱而衰竭,最後停止跳動,在東南亞及印度又稱為自殺樹。《本草綱目拾遺》記載:「『牛心茄』一核者入口立死。」可見其毒性之強烈。

海檬果和夾竹桃同樣屬於夾竹桃科植物,而夾竹桃為夾竹桃屬,海檬果則為海檬果屬。夾竹桃科植物與大戟科植物具有的共通特性,即植株本身富含白色乳汁,若摘取葉片、果實或折斷樹枝,會流出白色乳汁,碰到皮膚會引起皮膚過敏,產生癢或刺痛感,若不小心沾到最好立即以清水沖洗。含有劇毒的海檬果毒素,即配醣體苷或是所謂的強心苷,同屬於夾竹桃科植物的夾竹桃亦含此毒素,毒性最強的部位則位於果實和種子(果仁)。

參考資料:
(1)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1) p157 台北南天書局
(2)有毒植物-外表似芒果的海檬果 豐年雜誌2016年67卷05期
(3)臺灣國家公園https://np.cpami.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