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海濱植物 / 北沙參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北沙參
發文日:103/12/19
北沙參
北沙參
學名︰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
科名:繖形科(Umbelliferae) 珊瑚菜屬(Glehnia)
英文名稱:beach silvertop, American silvertop
中文別名:濱防風、銀條參、白沙參、珊瑚菜、萊陽沙參、海沙參、江沙參、條沙參。
分布:多生長在海邊沙地及肥沃疏鬆砂質土壤。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約5-25公分。根莖延伸細長,圓柱形,長可達70多公分。地上部莖短,基生葉具柄,葉柄長約10公分,基部寬鞘狀,三出狀分裂至二回羽狀分裂,密集互生莖上,小葉卵圓形或橢圓形,末回小葉呈闊卵形,基部截形,邊緣有粗鋸齒,葉面有光澤。複繖形花序,頂生,密生白色或灰褐色絨毛;無總苞;小總苞片8-12枚,線狀披針形;花瓣5枚,花白色,卵狀披針形;雄蕊5枚,與花瓣互生,花藥帶紫褐色;花柱基扁圓錐形,花柱短。雙懸果圓球形或橢圓形,分果具5條翼狀果稜,有棕色毛。花、果期5-7月。
繁殖方法:種子
利用部位:根
效用:養陰清肺、袪痰止咳、益胃生津。

北沙參的利用部位為根部,其最早記載於《本草匯言》,其性味為甘、苦,微寒、無毒,在傳統利用上具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之功效,根部含有含揮發油、三萜酸、豆甾酸、β-榖甾醇、補骨脂素(psoralen)、歐前胡素(imperatorin)、異歐前胡素(isoimperatorin)、佛手內酯 (bergapten)、生物鹼和澱粉等成分,具有袪痰、解熱鎮痛作用,現代研究指出其能提高免疫功能、抗發炎、抗氧化以及抗菌等多種作用。

北沙參利用種子繁殖,在濕潤與低溫條件下發芽情況較佳,並以當年新鮮採種之種子發芽率較高。其性喜溫暖濕潤之環境,以排水良好及富含有機質之砂質壤土最佳,黏土地和排水不佳之土壤較不宜種植,種植環境以平坦、通風良好之地點為佳。土壤pH值在5.5-7.5之間皆可種植。北沙參主要收穫部位為根部,土壤排水不良會導致根部浸水而腐爛,影響根部產量及品質。砂質土含量過高除土壤保水力不佳之外,且易有線蟲之為害,因此在土壤的選擇上以砂質壤土為宜。北沙參應與豆科作物進行輪作,以提高其產量與品質,連作則易造成病蟲害危害,應避免連作。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
(2)醫砭
(3)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I) p390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4) Wikipedia
(5)張同吳 北沙參之栽培與利用 花蓮區農業專訊第九十期 /2014. 12 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