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海濱植物 / 蔓荊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蔓荊
發文日:103/12/19
蔓荊
蔓荊
學名︰Vitex rotundifolia L. f.
科名:馬鞭草科(Verbenaceae)牡荊屬(Vitex)
英文名稱:Simpleleaf Shrub Chaste Tree
中文別名:海埔姜、蔓荊實、蔓荊子、荊子、白埔姜、山埔姜、萬荊子、海埔姜、埔姜仔、埔荊茶、濱樁、小葡萄、單葉蔓荊、白背蔓荊。
分布:於台灣全島海濱,從沙灘至岩礫灘皆有其蹤跡,族群極為龐大。
形態: 半落葉蔓性灌木,幼枝方形,全株密被白色柔毛,老枝漸變圓,毛漸脫落,節上生根,莖斜上或伏地而生,可延伸數公尺,但植株高度常僅數十公分。葉片有濃烈芳香,單葉對生,倒卵形、寬卵形或橢圓形,全緣或波狀緣,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散生灰白色斑點,葉背灰白色,表裡兩面皆被絨毛,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花序總狀,頂生在枝梢,花冠唇形,藍紫色或深藍色,雄蕊4枚,2 長 2 短,核果球形,成熟時黑色。花期秋、冬季。
繁殖方法:種子或扦插
利用部位:以葉、果實入藥。
功效作用:葉可治跌打損傷、消腫、止痛、風濕痛、止血等。果實有疏散風熱、清涼利頭目,治風熱感冒、頭痛、偏頭痛、齒齦腫痛、目赤多淚、眼痛、頭暈目眩等。

蔓荊生長在乾旱、強風的濱海環境裡,其抓地力強,適合作為地被植物,具有水土保持的功效,為優良的定砂植物,也是濱海的優勢植物之一,在海邊隨處可見。在夏季可用果實煮成涼茶飲用,除有清涼作用亦有健腦、明目之功效。蔓荊的葉或枝葉可曬乾利用,即為「蔓荊子葉」,葉片用作內服可治頭風,外敷可治跌打損傷;枝葉可消腫止痛,治療刀傷止血、跌打損傷、風濕疼痛等。

蔓荊果實為著名的中藥「蔓荊子」,是去風邪、解熱和治感冒的良藥,性味苦、辛、平,入肝、膀胱、肺經,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之效。在《本經》記載:「主筋骨間寒熱,濕痹拘攣,明目堅齒。」,亦於《別錄》記載:「治頭風痛,腦鳴,目淚出。」蔓荊子含有揮發油,主要成分為茨烯、蒎烯,並含微量生物鹼、維生素A,以及蔓荊子黃酮,即紫花蔓荊素。蔓荊子有鎮靜、止痛、退熱作用。

參考資料:
(1)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1)單葉蔓荊 p180 台北南天書局
(2)張碧員 張蕙芬等著 台灣野花365天秋冬篇 p151大樹文化
(3)醫砭
(4)醫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