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海濱植物 / 白水木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白水木
發文日:103/11/10
白水木

白水木
學名︰Messerschmidia argentea (L.) Johnston
科名:紫草科(Boraginaceae)紫丹屬(Tournefortia)
英文名稱:Silvery Messerschmidia
中文別名:白水草、水草、山埔姜、山草、銀丹、銀毛樹
分布:臺灣沿海及蘭嶼、綠島等海濱珊瑚礁,或沙灘、海岸邊散生或群生。
形態:常綠灌木至小喬木,株高可達 10 公尺。樹皮灰褐色,在小枝條、葉片、花序上,都被有銀白色的絨毛,樹枝粗狀,有明顯的葉痕。葉片輪生狀密生枝條頂端,全緣,倒卵形。花頂生,為蠍尾狀聚繖花序,花白色或灰白色,花瓣5枚。花期 4~6 月。果實球形核果,初為橄欖綠,成熟後漸漸轉淡為白色或淺綠色,具軟木質,能藉海水傳播。
繁殖方法:種子繁殖或扦插繁殖
利用部位:全株
效用:具清熱利尿,解毒消腫之效。

原產於熱帶亞洲、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熱帶澳洲及太平洋諸島,在台灣於恆春半島、蘭嶼、小琉球、綠島,以及一些沿海珊瑚礁、沙灘皆可見其蹤跡。其為適應性極強的海濱植物,既抗旱又耐潮,為海岸防風林的理想景觀樹種。其球形果實具軟木質,能藉由海水傳播,在有海水的地方常能見到白水木密集群聚生長,或是零星散布,所以有「白水木」之稱。白水木不論是單株或帶狀種植,都是極佳的樹種。

白水木亦有作為行道樹、庭園景觀植物,其美麗強健的樹姿常是園藝造景的亮點。此外,其亦具有藥用功效,根部與莖具有清熱、利尿、解毒之功效,可治風濕骨痛;葉片有解毒、消種之效,可解魚類、貝類中毒。

白水木性喜高溫、濕潤及充足日照之環境,可種子繁殖或扦插繁殖,適合排水良好之砂土栽種,於春季適度的修剪,維持良好的樹勢與樹姿。其耐鹽、抗強風、耐旱性佳,但較不耐寒性、怕積水,故在水分管理上須注意,缺乏水分時容易落葉,樹姿不佳,特別在炎熱夏季需注意土壤的濕潤度;但土壤太潮濕、通風不佳,則易長黴菌。在栽培過程中,於生長期與開花前的施肥,以少量多次的有機肥或複合肥料施用。

參考資料:
(1) 邱年永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4) 台北南天書局
(2)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台灣野生植物資料庫
(3) 認識植物 莊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