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藥用植物的栽培 / 新興藥用植物栽培管理 / 油茶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油茶
發文日:103/11/10

油茶

油茶

油茶(Camellia spp.)是山茶科山茶屬植物,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樹種之一,栽培歷史相當悠久。與油棕、橄欖和椰子號稱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

在臺灣主要栽培種分為:
(一)大果油茶(C. oleifera Abel)
由中國引進,臺灣俗稱大果油茶,中國俗稱油茶、茶子樹、茶油樹、白花茶等,為常綠小喬木,樹高可達6 公尺,在臺灣主要栽植於中南部地區,一般樹齡需達6 年以上才開始有較佳的茶籽產量。果熟期在9~10 月,適當的採收節氣在農曆寒露及立冬之間( 約國曆10 上旬~11 月上旬)。在中國,本種適合栽植於溫暖濕潤的氣候,能耐貧瘠土壤,以酸性黃或紅壤為佳,一般栽植後3~4 年即可開花結實,至15 年後進入盛產期,豐產可持續至70~80 年,百年後結實才開始衰退。本種的種子含油率25.2~33.5%,種仁含油率37.9~52.5%,茶油供食用或工業用;果殼及種殼可提煉皂素、糠醛等,或製成活性炭;木材主要供作小農具或家具等;另因本種植株耐火性佳,故亦供作防火林帶樹種。
(二)短柱山茶(C. brevistyla (Hayata) Coh.-Stuart)
臺灣俗稱小果油茶,原生於中低海拔山區。本種在臺灣主要經濟栽培於北部地區如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及苗栗縣等地,果熟期在10 月,適當的採收季節為農曆寒露之後( 國曆10 月中下旬)。小果油茶果實較小,通常每果僅1 種子,但近年栽培種果實常有2~4 粒種子者。其含油率較大果油茶者為高,以成熟度較佳的果實而言,約每10 kg 生果( 含果殼) 可乾燥成4.2 kg 的茶籽( 含種殼),榨出約1 kg 的茶油。

油茶之栽培環境
油茶為較為粗放之油料作物,枝梢終年掛果,常見初授粉發育的幼果與成熟的果實並存,從開花至果實成熟需時長達一年,因此,適宜的栽培環境,有利於果實發育生長及達到良好的產量。
(1)光照
油茶在幼年階段喜歡遮蔭的環境,生長較為快速;結果時期則需要較充足的光照,適宜種植在開闊地或較不遮蔭地,應避免種植行株距過密,彼此遮蔭影響葉片光線之截取。對於海拔較低的平地或丘陵地,坡向影響光照不大,反之應選擇光照條件較好的南坡、西坡、東南坡等向陽坡地。種植地點選擇時,應注意不要在過度遮蔭的環境。
(2)溫度
一般油茶生育溫度年平均約在20℃左右,但小果油茶適合臺灣北部地區較冷涼的氣候,大果油茶則較適合種植於中南部較溫暖的氣候。高山地區由於氣溫低且多雨霧、日照少,較不適合油茶生產。
(3)水分
油茶為多年生木本植物,亦是較為耐旱的作物,若以造林為目的,水分管理較容易;若以採收果實為目的,則應注意特定時期水分充足供應,如每年8、9 月份果實油分充實期,要注意水分灌溉,避免乾旱使果實油分減少。
(4)土壤
油茶適宜種於pH 值5 ~ 6 的酸性土壤,一般忌鹼性土壤;生長較耐貧瘠,適應性很強,北部地區排水良好的紅壤土即適合油茶生長。土層深厚,排水能力良好,保水保肥力強之土壤較佳;若土層較淺,則根系發育有限,植株生長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