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紅花虱母子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紅花虱母子
發文日:107/11/23
紅花虱母子紅花虱母子
學名:Urena lobata L.
科名:錦葵科((Malvaceae )野棉花屬(Urena)
別名:虱母子頭、虱母子草、三腳破、殺母、野棉花、牛虱母子、肖梵天花、大梵天花、虱母頭、虱母子頭、虱姆草、八角草、地桃花、紅花地桃花、田芙蓉、黐(刺、癡)頭婆、大葉馬松子、粘油子、厚皮草、野雞花、迷(尼)馬樁(棵)、半邊月、千下槌、紅孩兒、石鬆毛、牛毛七、毛桐子、紅黐頭草、天下椎(捶)、虱麻頭、羊帶歸、桃花、野梅花、八卦草、刀傷藥、牛虱母。
英文名稱:Rose Mallow, Cadillo, Lobate Wild Cotton
分布:台灣山坡、路旁草叢、田園、空地成群自生,為常見之小灌木。
形態:灌木或亞灌木植物,高約1公尺,莖伸長,斜上升至水平伸展,高40-100 cm,具有多數分枝;小枝斜上昇,有星狀毛,細長。葉的形狀及大小多變化,近似圓形至心形或卵形,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心形至鈍,糙紙質,邊緣有角稜5-7淺裂,葉面被柔毛,葉背被灰白色星狀絨毛;葉柄有粗毛;托葉線形,早落。花腋生,單生或叢生,粉紅色至白色;花柄有粗毛;總苞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花萼鐘形,先端5裂;花瓣5枚,長橢圓形。果實為蒴果,心皮5枚,圓形至腎形,有星狀毛及鉤毛。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繁殖方法:種子或扦插
利用部位:全草及根
效用:袪風活血、解毒消腫、滋陰入腎、調經理帶之效。

紅花虱母子多生於山坡、野外草叢中,常成群聚生在路旁,其球形蒴果直徑約1公分,密生鉤狀刺毛,容易藉由附著在動物身上來進行散播繁殖,是在一般平地到低海拔之處常見的小灌木。過去曾經作為經濟作物,因其莖皮富含纖維,可以用來製作繩索或織成麻布,但自從人造纖維取代天然纖維之後便逐漸沒落,目前在台灣中部僅有少量栽培作為藥用。虱母子有分紅花與白花二種,一般野生多為紅花,而白花大都是人工栽培,但產量很少。

以根和全草入藥,其性味涼、甘、淡。根具有袪風活血、解毒消腫、滋陰入腎、調經理帶之功效,可治療感冒頭痛、偏頭痛、月經不調、子宮癌等。全草具有祛熱解毒、消腫止痛、排膿生肌之功效,可治發熱、頭痛、膀胱炎等。果實可治淋病、小便困難。種子具有強壯、健胃、驅風之功效,可治療痢疾、消化不良、慢性胃病、急性盲腸炎、痛經、梅毒、無名腫毒、疔瘡、大腸炎、高血壓、感冒、風濕痺痛等。全草含蛋白質、脂肪、醣類、酚類等;葉含有黃酮苷、酚類、胺基酸及有機酸;種子含脂肪及酶。嫩葉可作為野菜食用。

紅花虱母子原產於中國,在許多熱帶國家如印度、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及美國佛羅里達州亦有種植。在印度、印尼、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古巴及尼泊爾,用於傳統醫學治療腹瀉、腹痛、疔瘡、皮膚病、肺炎、風濕病、咳嗽及糖尿病等。現代研究,其根部萃取物具有抗革蘭氏陽性和革蘭氏陰性微生物的廣譜抗菌活性,地上部含有兩種主要化學成分mangiferin、quercetin。另外,有研究發現紅花虱母子具有抗氧化活性,並對巨噬細胞釋放NO具有抑制作用。

紅花虱母子喜日照充足、溫暖而乾燥的環境,耐旱,不耐蔭,對環境的適應力強。

參考資料:
(1)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I) p.212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2)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2) p.137 台北南天書局
(3)台灣野花365天 秋冬篇 p38野棉花
(4) Arun K. Yadav and Vareishang Tangpu. 2007. Antidiarrheal Activity of Lithocarpus dealbata. and Urena lobata. Extracts: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Pharmaceutical Biology. 45(3):223-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