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皺葉酸模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皺葉酸模
發文日:105/10/19
皺葉酸模
皺葉酸模
學名︰Rumex crispus Linn.
科名:蓼科(Polygonaceae)酸模屬(Rumex)
英文名稱:Curled Sorrel, Curly Dock, Yellow Dock, Narrow Dock, Sorrel, Rumex
中文別名:長葉羊蹄、皺葉羊蹄、土大黃、羊蹄草、牛耳大黃。
分布:常見於台灣中、北部之低海拔的海邊、路旁以及荒廢地。
形態: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約50-150公分。根肥厚,黃色,帶酸味。莖直立,粗壯,具淺溝槽,通常不分枝,表面光滑或被毛。葉互生,具基生葉與莖生葉,基生葉長12-40公分,披針形、長橢圓狀披針形,葉基部圓形或楔形,葉尖漸尖或鈍形,葉緣呈波狀緣;莖生葉無柄,披針形,上部葉較小。花序為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小花密集輪生形成整個花序;花被6枚,二層,外層3枚較小,內層3枚較大,內層花被片綠色,結果後膨大,圓形或近心形,下部邊緣全緣或不連續鋸齒緣,網狀脈;雄蕊6枚,與花被對生,花藥2室,縱裂,雌蕊心皮一枚,柱頭3枚。瘦果3稜形,翼稜,褐色有光澤。花期 5-6月,果期6-7月。
繁殖方法:種子
利用部位:根部與全草
效用:清熱解毒、止血、通便、殺蟲。有小毒。

皺葉酸模在全台灣平野歸化為雜草,多分佈在山坡、野地之陰濕處,甚至海邊砂地,常可見到皺葉酸模的蹤跡,其開花後所結的瘦果,模樣極為特殊,簇生在整個花序上,由淡綠色轉變為深褐色,這在雜草叢中顯得非常醒目。

皺葉酸模之嫩葉與種子均可供為食用。在藥用上,其性味苦、酸、寒,有小毒,歸心經、肝經、大腸經。其根部可切片曬乾,稱牛耳大黃《草木便方》、土大黃,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化痰止咳、潤腸通便、殺蟲止癢之效,可治急性肝炎、腸炎、痢疾、慢性氣管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熱結便秘、癰疽腫毒、疥癬、秃瘡等。葉片具清熱解毒、通便、殺蟲止癢之效,可治大便秘結、咳嗽、癰腫瘡毒等,在印地安原住民或一些古老的民族,常用於牛皮癬、痘瘡等皮膚外敷用藥。現代研究其根部含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emodin)、酸模素(nepodin)等。葉片含維生素A、C、鞣質。

皺葉酸模(Rumex crispus Linn.)與酸模(Rumex acetosa Linn.)、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同為酸模屬(Rumex)植物,在形態上可從葉基部位將酸模與其他二者區分出來:酸模的葉基為箭形或戟形,其葉基裂片尖端朝向莖部,此與其他二者明顯不同;而皺葉酸模與羊蹄的形態較為相似,皺葉酸模的基生葉基部是漸尖至截形,但羊蹄的基生葉基部為心形。

皺葉酸模性喜濕潤的環境,其耐寒亦耐旱,適合種在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中,利用種子繁殖或分株繁殖。

註:《草木便方》為清代劉善述所編著,具有濃厚地方特色之本草著作,書中所記載藥物為中國四川、東南一帶隨處可採之藥草,其藥名採用當地俗名。

參考資料:
(1)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台灣野生植物資料庫
(2)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2) 皺葉羊蹄p39 台北南天書局
(3)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http://taibif.tw/zh/namecode/203918
(4) http://www.stuartxchange.org/CurlyDoc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