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檸檬香茅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檸檬香茅
發文日:103/08/28
檸檬香茅
檸檬香茅
學名:Cymbopogon citratus (DC.) Stapf
科名:禾本科(Gramineae)香茅屬(Cymbopogon)
別名:香茅、香巴茅、檸檬茅、風茅、大風茅、檸檬草、茅草茶、姜巴茅、姜草、香茅草、風茅草、姜巴草、茅香、香麻。
英文名稱:lemongrass
分布:原產於亞洲,在印度、斯里蘭卡、印尼、非洲等熱帶地區均有分布,臺灣引進栽培。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達2公尺,含有檸檬香味。根系發達,莖稈粗狀,分蘗性強,叢生,節上常有蠟粉。葉片長達1公尺,寬1.5公分,兩面均粗糙,呈灰白色。佛焰苞披針形,狹窄,長1.5-2公分,紅色或淡黃色,比總梗長3-5倍;偽圓錐花序線形至長圓形,疏散,具3回分枝,基部間斷,其分枝細弱而下傾或稍彎曲以至弓形彎曲,第一回分枝具5-7節,第二回和第三回分枝具2-3節而單純;總狀花序成對,長1.5-2公分,具4節;穗軸節間長2-3公分,具稍長之柔毛,但其毛並不遮蔽小穗;無柄小穗兩性,線形或披針狀線形,無芒,尖銳;第1穎先端具2微齒,脊上具狹翼,背面微凹而在下部凹陷,脊間無脈;第2穎先端淺裂,具短尖頭而無芒;有柄小穗暗紫色。花果期秋、冬間
繁殖方式:種子或分株
利用部位:根、葉及全草
效用:袪風去濕、散寒解表、消腫止痛。

香茅草的葉片富含精油成分,所萃取的精油稱為香茅油,在坊間常作為驅蚊蟲等用途。全株具有濃郁的芳香氣味,可用於料理或煮茶,亦可作為化妝品、香料、清潔劑、香皂等原料。其莖葉可蒸餾萃取精油,具有抗真菌作用,可用於殺蟲劑、除臭、香水、家庭用品等,應用性很廣,在國際市場上需求量很大。臺灣在民國40至50年代,曾是大面積栽培的經濟作物,提煉香茅油出口貿易。

在藥用上,可全草入藥,其性味辛、苦、溫,具濃烈的檸檬香味,有疏風解表、祛瘀通絡、理氣化痰、發汗除濕、消腫止痛之效,可治感冒頭痛、胃痛、泄瀉、風濕痹痛、月經不調、產後水腫、跌打損傷等。現代研究,其葉片含cymbopogne、cymbopogonol、luteolin、luteolin-6-C-glucoside、luteolin-7-O-β-glucoside、homoorientin、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及揮發油橙花醇(neral)、香茅醛(citrcnellal)、牻牛兒醇(geraniol)、月桂烯(myrcene)等,其揮發油具有抗真菌作用。

香茅屬植物種類約有60種,為禾本科植物中葉片含有特殊香氣之物種。香茅草主要分為五種類:
1. 檸檬香茅,學名:C. citratus (DC.) Stapf,在精油市場上稱為西印度香茅(west indian lemongrass)
2. 蜿蜒香茅,學名:C. flexuosus (Nees es steud.) W,在精油市場稱為東印度香茅(east indian lemongrass)。
3.錫蘭香茅(Ceylon citronella),學名:C. nardus。
4.爪哇香茅(Java citronella),學名:C. winterianus。
5.馬丁香茅(palmarosa and gingergrass),學名:C. martinii等。

臺灣過去栽培的品種為檸檬香茅和錫蘭香茅,前者具檸檬香氣,味道宜人,新鮮或乾燥莖葉均可製作茶飲、泡澡、點心及肉類、魚類之湯頭料理,或萃取精油作為芳香療法、香精料、香水及化妝品用途等。後者味道濃烈,敏感者聞後會有頭暈之感,適宜提煉精油以驅除不良氣味或作為驅蟲之用,亦常用於製作初級加工之肥皂、蠟燭等產品。在臺灣亦有另一原生種,學名為C. tortilis,散見於全台丘陵野地。

其性喜陽光充足、溫暖的氣候,耐旱性強,惟不耐蔭及怕積水。對土壤要求不嚴苛,但以土質疏鬆、肥沃之砂質壤土或壤土為宜。

參考資料
(1)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II)p303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2)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5) p259 台北南天書局
(3)張隆仁 禾本科香藥草植物-檸檬香茅(lemon grass)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
(4)A+醫學百科
(5)醫學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