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長穗木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長穗木
發文日:103/08/28
長穗木
長穗木
學名: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 (L. ) Vahl
科名:馬鞭草科(Verbenaceae)長穗木屬(Stachytarpheta)
別名:假敗醬、木馬鞭、耳鈎草、玉龍鞭、假馬鞭、大種馬鞭草、倒團蛇、大藍草、馬鞭草、耳鉤草、久佳草、蘭蝶猿尾木、萬能草。
英文名稱:Jamaica False-valerian
分布:臺灣全境田野等
形態:多年生亞灌木植物,高60-100公分。莖直立,方形,不具分枝。葉為單葉對生,葉卵形至長橢圓形,先端短銳尖,基部楔形,葉外緣鋸齒狀,葉表面為有光澤的暗綠色,葉背面淡綠色。穗狀花序頂生;花軸肥大,花梗細長;苞片鑿形,邊緣被毛;花萼狹筒形,外具 4 稜角,先端不規則齒裂;花冠藍紫色,為長鞭形,苞片膜質鑿形,雌雄同株;花冠盆形,略彎曲,不整齊 5 裂,內部被毛;雄蕊 2 枚;一次只開三、四朵花,由底部往上開花。花期春至秋季之間,果實為蒴果。
繁殖方式:種子
利用部位:全草
效用:清熱解毒、利濕袪痰。

長穗木原產於熱帶美洲,由於具有觀賞價值而引進台灣,早已馴化、適應而遍佈台灣本島,尤其在中南部、恆春半島以及蘭嶼等地區的荒廢山坡地,常見大量繁殖分佈,是外來入侵種,一年四季均可開花,為重要蜜源植物,常吸引蝴蝶成群在植株間飛舞採蜜,幫助授粉與結實。本植物具有強烈的侵略性,且生長快速、生命力強,群聚生長時會遮蔭該處的原生草類植物,並影響其它植物種類的生長,其可耐淹水又耐旱性強,以落葉方式來渡過乾旱季節,並會產生具有植物相剋作用及忌避啃食的化學成分,故有助於長穗木群落之擴展,並使放牧之牲畜不喜吃食本植物,由於長穗木會全面侵占荒廢地,因而形成單一植物相,嚴重影響當地原生草本類及灌木類植物之生存。

長穗木是馬鞭草科植物,原產地分佈在美洲的熱帶地區,以及非洲、亞洲及大洋洲的亞熱帶森林中,如奈及利亞、歐洲、俄羅斯等地,常被稱為Gervao、巴西茶(Brazilian tea)、verbena cimarrona、rooter comb、blue porter weed,也廣泛分佈在熱帶地區如馬來西亞和印度等地,也被稱為Jolok Cacing或Selasih Dandi,為傳統民間草藥,用來治療過敏、呼吸道疾病、咳嗽、感冒、發燒、便秘、消化道問題、痢疾、月經失調等症,但不建議孕婦或低血壓者食用,因有流產與降血壓作用。其富含二次代謝物,包括生物鹼(alkaloids)、黃酮類(flavonoids)、酚類(phenols)、類固醇(steroids)及萜類化合物(terpenoids)等,這些生物活性物質在全植株中含量豐富,其中以香豆素(coumarins)、黃酮類(flavonoids)、單寧(tannins)和皂苷(saponins)等成分藥效研究最多。現代藥理研究,其具有抗菌和抗真菌活性、抗氧化能力、抗發炎與鎮痛、止瀉作用、降血壓、降血脂、保護肝臟、傷口癒合等,此外,已被證實具有殺蟲作用及驅蟲藥活性、抗傷寒、抗HIV1逆轉錄酶抑制活性(anti-HIV1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y activity)以及治療類癌症症狀(cancer-like symptoms)。其性味甘、苦、寒,全草具有利濕化瘀、清熱解毒、舒筋活血的功效,主治肝病、淋病、白濁、痢疾、風濕關節痛、咽喉痛、目赤紅腫、牙齦炎、膽囊炎、癰癤、痔瘡、跌打瘀腫、耳疾等。

長穗木為陽性植物,一年四季均可開花,喜溫暖潮濕的氣候,亦相當耐旱,主要以種子繁殖,全年皆可栽培,可生產大量種子,且易隨著風力傳播,在一個生長季每株可產約10,000粒以上的種子,莖部可萌蘖更新,生長力強。

參考資料:
(1)張永勳等著 臺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III)p53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印
(2)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1) p177 台北南天書局
(3)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4) Stachytarpheta jamaicensis (L.) Vahl: From Traditional Usage to Pharmacological Evidence.
https://www.hindawi.com/journals/ecam/2016/784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