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認識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圖鑑 / 刺五加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刺五加
發文日:103/08/28
刺五加
刺五加
學名: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Ruper.et Maxim.)Maxim.
科名:五加科(Araliaceae) 五加屬 (Eleutherococcus)
別名:五加參、蘇聯人參、五加皮、刺拐棒(中國東北)、坎拐棒子、老虎鐐子(中國黑龍江)、刺木棒(中國遼寧)。
分布:在中國東北地區,生於海拔800公尺以下(東北)至1500-2000m(華北)處的針闊混交林中。近年來臺灣引進栽培種植。
形態:多年生落葉灌木,高1-6公尺。莖多分枝,莖枝通常密生細長倒刺。葉掌狀複葉,互生,小葉5枚,葉橢圓狀倒卵形至長圓形,背面沿脈有淡褐色刺,銳尖重鋸齒緣,葉柄長、小葉柄披褐色毛。花繖形花序,花多而密,花黃白色。核果漿果狀,近球形卵形,紫黑色,乾燥後具明顯5稜。種子4-5個,扁平,新月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繁殖方式:扦插或種子
利用部位:全草
效用:祛風濕、強筋骨、利尿、益智安神、健脾補腎

刺五加生長在中國東北、日本北海道及俄國西伯利亞,其中主要以中國黑龍江、吉林、陝西等地為主要產區。刺五加在中國為常用之中藥材,其根皮祛風濕、強筋骨,泡酒作成五加皮酒,或製成五加皮散,根皮含揮發油、鞣質、棕桐酸、亞麻仁油酸、維生素A與B1。

刺五加的藥用價值近似人參,自古即被視為補氣藥,其味辛、微苦、性溫,可補中益精、壯筋骨、強意志,久服輕身耐勞、益氣健脾、補腎安神。主治脾腎陽虛,體虛乏力,食慾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夢。在現代臨床應用上,用於治療慢性氣管炎、神經衰弱、心血管疾病、白血球減少症、糖尿病、動脈血管硬化、增強體力以及婦科保健。

《神農本草經》將刺五加列為上品藥,指其無毒,久服可以輕身、延年益壽而無害。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則稱:「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在《名醫別錄》中則記載,刺五加有「補中益精,堅筋骨,強意志」之功效。根據中國中醫研究指出,刺五加是一種良好的扶正固本藥材,與人參有相似之療效。

刺五加與民間常使用之三葉五加,二者在形態與保健上有所差異,最易區別之處為三葉五加之小葉為3片,刺五加的小葉則有5片,在使用上應留意並加以區別。

古代本草所記載的五加皮,應來自五加科五加屬的多種植物,同科植物無梗五加 (A. sessiliflorus (Rupr. et Maxim.) Seem.) 、刺五加 (A. senticosus (Rupr. et Maxim.) Harms.) 、糙葉五加 (A. henry (Oliv.) Harms.) 的根皮亦作五加皮用。而現代使用的五加皮藥材,有南五加與北五加之區分。南五加為五加科植物,北五加為蘿摩科植物杠柳 (Periploca sepium Bge.) 的根皮,稱香五加,而現在「藥典」定為香加皮。南五加皮和北五加皮兩種藥材,科屬不同,功效亦不同,應注意區別選用。南五加皮無毒,補肝腎、強筋骨作用較佳。北五加皮有毒,能強心、利尿、止痛,不可過量和長期服用,以防蓄積中毒。

刺五加方劑如下:
1.五加酒:治產後癖瘦。《備急千金要方》
2.油煎散:治婦人血風勞,形容憔悴,肢體困倦,喘滿虛煩,呼吸少氣,發熱汗多,口幹舌澀,不思飲食。《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3.五加皮湯:主治腎勞虛寒,恐慮失志,傷精損髓,噓吸短氣,遺泄白濁,小便赤黄,陰下濕癢,腰脊如摺,顏色枯悴。《三因極一病症方論》
4.五加皮丸:主治腳氣、骨節皮膚腫濕疼痛。《瑞竹堂經驗方》

參考資料:
(1)中文百科在線
(2)A+醫學百科
(3)醫砭 沉藥子
(4)中藥刺五加對人體抗疲勞功能之作用J Chin Med 17(3): 95-102,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