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作物面積增 台灣自製油取代進口達6%

食安風暴後,國人開始重視「吃好油」,然而台灣的油茶及胡麻耕種地少,真正現榨的苦茶油及胡麻油非常少,多從國外進口,因此,農委會2015年起推出「建構油料作物產業加值鏈計畫」,透過育種栽培、生產管理、加工檢驗等,提升油料作物的栽種面積。農委會農糧署今天(9日)指出,目前已讓油茶及胡麻種植面積達1,850公頃,約取代進口原料使用達6%,期盼未來持續擴大。 農委會指出,國人對油品的安全越來越重視,對苦茶油及胡麻油的需求也高,然而,台灣油菜籽產量無法滿足本地大小榨油廠的需求量,因此許多業者會從中國大陸進口便宜的油菜籽來台壓榨,甚至拿便宜的大豆油混入苦茶油,欺騙消費者。 對此,農委會2015年起推出「建構油料作物產業加值鏈計畫」,透過育種栽培、生產管理、加工檢驗及機能性多元應用等研究方向,提升油料作物的栽種面積,主要是以契作油茶及胡麻為主,且必須符合活化休耕基期年資格,1公頃地,1期補助新台幣4萬5千元,農糧署9日也舉辦成果發表會。 農委會農糧署署長陳建斌就指出,目前已讓油茶及胡麻種植面積達1,850公頃,約取代進口原料使用達6%,期盼未來持續擴大。他說:『(原音)總共我們自己種的,台灣人現在自己吃的油占進口差不多6%左右,6%是國產,很可貴,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台灣人吃的油儘可能可以吃這塊土地上生產的。』 義美總經理高志明也指出,目前台灣也會進口榛果油、奇亞籽油、南瓜籽油等高價油,他建議農委會也可以嘗試栽種、研發;另外,他也提到,大家都只重視油品烹煮的部分,事實上這些油品可以往護膚、保健方面發展,相信對農民的收入會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