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油茶小知識 / 病蟲害管理 / 生物防治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生物防治
發文日:102/10/17
生物防治
1.天敵生物:可分為捕食性天敵、寄生性天敵及蟲生病原微生物等三大類。
(1)捕食性天敵:
        捕食性的天敵生物包括脊椎動物及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如哺乳類、兩棲類、爬蟲類及鳥類及無脊椎動物如蜘蛛,在自然環境中具捕食害蟲的行為,惟不易人工大量繁殖施放。目前在實務上以無脊椎動物中的捕食性昆蟲為大宗,依其取食方式分為咀嚼式口器天敵及刺吸式口器天敵。咀嚼式口器天敵:此類天敵以口器中的大顎直接咬食害蟲,如肉食性瓢蟲、草蛉、蜻蜓、胡蜂、螳螂、虎甲蟲和步行蟲等。其中肉食性瓢蟲與草蛉已發展出大量繁殖的技術。刺吸式口器天敵:此種昆蟲具針狀口器,穿刺害蟲體壁後加以吸食,有時也會注射消化酵素或毒素,麻醉獵物以便取食,如草蛉幼蟲、肉食性椿象及食蟲虻等。
(2)寄生性天敵:
        主要屬於膜翅目及雙翅目昆蟲,多數體型微小,幼蟲寄住於害蟲體內,取食寄主組織以成長發育,在羽化成蟲後則導致寄主死亡;成蟲取食花蜜、花粉為生,例如寄生蜂、寄生蠅等。寄主一旦被寄生性天敵成功產卵,被寄生蟲體會立即減緩發育甚至停滯、活動力急遽下降,幾乎無法進食,在寄生者發育成熟時,羽化成蟲便會將寄主殺死。目前在農業上已大量推廣使用寄生性天敵昆蟲,於防治鱗翅目之蛾、蝶幼蟲及粉蝨類頗有卓著成效。
(3)蟲生病原微生物
        蟲生病原微生物作為防治天敵,是利用對昆蟲具有致病能力的微生物如真菌、細菌、病毒、線蟲及原生生物等寄生於蟲體,使害蟲衰弱甚至死亡,並在害蟲族群內引發流行疾病,以達到控制害蟲族群之防治效果。
2.拮抗微生物及忌避植物
        在作物病害的生物上,應用拮抗微生物針對病原微生物發生拮抗作用,使環境中病原微生物的生存或活動受到抑制,進而減少或延遲植物病害的發生,以及降低病害的嚴重程度,是當前頗受重視的生物防治手段之一。目前運用於植物病害防治上的拮抗微生物,研究較多的種類包括木黴菌(Trichoderma spp.)、膠狀青黴菌(Gliocladium spp.)枯草桿菌(Bacillus sp.)及放線菌(Streptomyes spp.)等,對多種病原菌具廣效性防治能力,另有促進植物生長、誘導植物抗病性的功能。此外忌避植物如萬壽菊與孔雀草,已由高雄農業改良場開發其栽培模式,可有效防治根瘤線蟲之危害程度。
3.昆蟲性費洛蒙
        昆蟲之性費洛蒙因對環境無毒性、對非目標生物不具毒害等優點,在作物蟲害的有機防治上成效良好而廣為應用。目前臺灣常用的性費洛蒙誘劑配方有十餘種,以害蟲大量誘殺、干擾其交配繁殖及密度偵測等功能為主;油茶栽培的蟲害種類多為雜食性蛾類幼蟲,可在茶園內大面積放置誘劑進行防治及監測之用。
(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 研究員兼組長 吳孟玲、茶業改良場文山分場製茶課 副研究員兼課長 曾信光、林業試驗所森林保護組 助理研究員 莊鈴木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