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當歸典故 / 當歸的本草研究 / 《開寶本草》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開寶本草》
發文日:104/12/03
《開寶本草》
《開寶本草》:味甘、辛,大溫,無毒。溫中止痛,除客血內塞,中風庢,汗不出,濕痺,中惡,客氣虛冷,補五臟,生肌肉。


《開寶本草》為書名,統指《開寶新詳定本草》及《開寶重定本草》。在宋代開寶六年(西元973年)由尚藥奉御劉翰、道士馬志、翰林醫官翟煦等9人,取《唐本草》(唐代顯慶2-4年)、《蜀本草》(五代之本草書)等書加以詳細校正,並與《本草拾遺》(唐代中藥著作)等書相參合,予以重新整理補充修訂而成。全書收集新舊藥物共983種,共21卷,名曰《開寶重定本草》。本書早已散佚,但其內容尚可從《證類本草》、《本草綱目》中見到。

《開寶本草》的編纂者於此制定出嚴謹的體例,而此一體例成為宋代其它官修本草著作所繼承。其首次採用黑白字來代替朱墨分書,《開寶本草》之前的本草著作為《神農本草經》內容用硃筆抄寫,而《名醫別錄》則用墨筆所抄寫,但年久則易混淆。《開寶本草》將《神農本草經》改為白字(陰文),其它則為黑字(陽文),使內容清晰醒目。另外,用不同的簡稱來標明文字的出處,例如以「唐附」來表示《新修本草》的新增藥,以「今附」來表示《開寶本草》的新增藥,以「陶隱居」作為《本草經集注》的注文,以「唐本注」作為《新修本草》的注文。《開寶本草》之編纂者,根據文獻資料所作的注文,則冠以「今按」,根據當時藥物知識作的注文則冠以「今注」,此一體例規定,為保存古本草文獻作出了重大貢獻。

參考資料:
(1)中華百科全書
(2)有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