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楳人訓練班 / 採後處理 / 梅採後果實生理與品質之變化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梅採後果實生理與品質之變化
發文日:101/08/12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地方性果梅品種採收後生理與品質之變化,期能提升梅不同型態加工原料品質及產業利用。五個供試品種包括‘萬山’、‘山連’、‘房炳雄’、‘胭脂梅’及‘桃形梅’果實採收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25℃下10天內,隨著後熟作用第2-6天內呈現增加趨勢,然後下降;可滴定酸隨著採後日數與後熟程度增加而急骤降低;失重率則隨日數增加而增加。果皮色相角(hue angle, h°)與果實硬度隨著採後日數增加而逐漸降低;同時果皮黃化程度度與彩度(chroma, C)也逐漸增加。不同品種梅果實在25℃之呼吸高峰與乙烯釋放高峰在第4-8天內同一天或前後差一天發生。由果實呼吸率與乙烯高峰的出現,顯示本地果梅屬於高呼吸率與高乙烯釋放量之更年型果實,貯藏壽命甚短。

劉明橞、李堂察、呂明雄、歐錫坤
詳全文請見附件,台灣園藝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