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梅花意識 / 梅的象徵意義 / 歲寒三友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歲寒三友
發文日:101/06/23
在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不論古今的瓷製器物或詩畫,最常描繪或吟詠的就是松、竹、梅合成的歲寒三友圖。明朝無名氏《漁樵閑話˙第四折》:「到深秋之後,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但為甚麼要把松、竹、梅稱為「歲寒三友」呢?據傳「歲寒三友」的由來與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關。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年),大文豪蘇東坡遭到權臣排擠,被貶至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 初到黃州時,蘇東坡遠離親友,非常苦悶,唯有寄情詩歌,以解煩憂。有一天,黃州知州徐君猷特地到雪堂探望蘇軾。他一見雪堂周遭荒涼寂寥,打趣的問他日常起居,滿眼所見都是白雪,人跡罕至,不會太冷清、寂寞嗎?蘇東坡指著窗外搖拽的花木,爽朗地笑答:「風泉兩部樂,松竹三益友。」
意指風聲瀝瀝,泉水淙淙就是兩部最優美的樂章,而四季常青的松樹、枝幹挺拔的綠竹、冷豔報春的冬梅就是嚴冬相伴的三位好友。徐君猷見蘇東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從此對他更加敬仰。堅忍不拔的蒼松、直節中空的翠竹、傲雪凌霜的寒梅,三者都有終年不凋、剛毅、堅韌的高潔風格,因此世人美稱其為「歲寒三友」,取其堅貞高潔的品格節操,並將其視為生命力旺盛、源源不絕的吉祥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