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梅花意識 / 梅名梅姓 / 梅雨名稱的由來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梅雨名稱的由來
發文日:101/06/16
梅雨,又稱黃梅天,指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臺灣、日本中南部和韓國南部等地,每年5月中旬至7月上旬前後持續天陰有雨的自然氣候現象。各地梅雨季的時間都不太一樣。由於梅雨發生的時段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中國人稱這種氣候現象為「梅雨」,這段時間也被稱為「梅雨季節」。梅雨季節時的空氣濕度較大且氣溫高,衣物等容易發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稱為同音的「霉雨」。梅雨季節都快過完了,降水量較正常梅雨季少,專家表示這是「空梅」現象。原因為全球暖化導致北方冷空氣較弱,使得鋒面較以往北移,雨未下在台灣地區。
梅雨形成的原因
全世界梅雨只發生在東亞地區,由於東亞在冬季盛行東北風,夏季盛行西南風,於5、6月春夏交替之際,當東北季風逐漸減弱時,源自於南方熱帶海洋的西南季風逐漸增強、並向北推進,此時勢力相當的冷暖氣團便會在華南至台灣一帶交會,形成一道近似滯留的鋒面系統,初期在華南、台灣附近徘徊,而後北移至長江流域、隨後影響日本、華北、韓國等,當北方冷氣團與南方暖氣團勢力相當時,梅雨鋒面便在其間形成,且在鋒面帶上,有中小尺度對流發生,造成劇烈天氣現象,原因是鋒面帶上氣流不穩定,加上擁有充沛的水氣,很容易引發中小尺度對流,而出現連續性的降雨並造成局部性大雨、豪雨或時有強風、雷電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