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踏雪尋梅 / 起源考古 / 梅考古發現與歷史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梅考古發現與歷史
發文日:101/09/13
古人應用梅子,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如《書。說命》載:“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意思是:殷高宗對傅說宰相說:閣下對國家的重要性,好比羹湯時用的鹽(猶今日之醬油)和梅(猶今日之醋)一樣。1975年在河南安陽殷墟考古的發現,正好印證了《書》的記述,因銅鼎中盛滿了炭化的梅核,經C14鑒定,查明距今已3200年(耿鑒庭)。
在長江流域,也在1972年於長沙馬王堆西漢鈦侯1號及3號墓陶罐中,發現所盛梅核距今已有2150年。同時發現出土的竹簡上,記有“脯梅”等字樣。這些都說明早在西漢初期,江南人民當早已引種栽培梅樹,並用於加工食品了。
在西元前6世紀左右的古民歌集《詩.召南》中有首“有梅”的詩篇。從情歌中反映出當時在俠西召南(雍,梁二州)地區,梅樹和梅子都相當普遍。另在《詩.陳風.墓門》中提到“墓門有梅,有鶚萃止”。在《詩.曹風.鳲鳩》述及“鳲鳩在桑,其子在梅。”──表明當時的河南淮陽,山東兗州,栽培梅樹已相當普遍。可見先民在生活中應用梅子已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即遠在商代或更早起始。而以收穫梅子為主要目的,經長期引種馴、繁殖栽培,約始自春秋時代(西元前770-476年),距今也有2500年以上。

陳俊愉
詳全文請見 中國梅花品種圖誌 1989: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