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知識經濟 / 需冷量高低與適地適種 / 臺灣本地桃樹的需冷量評估與模式開發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臺灣本地桃樹的需冷量評估與模式開發
發文日:100/11/30
◎摘要:
●臺灣農業試驗所緯度24°1′59〞,海拔約85公尺,從1991~1998年間冬天每年平均低於12.9℃ 的低溫累積量為370小時。八年來本地桃樹與新選雜交後代需冷量的評估是藉著比較4個「關鍵栽培種」(亦即‘Flordared’‘Premier’、‘TropicSweet’和‘TropicSnow’等)與待評估栽培種間的花期早晚,並收集八年間的氣候資料,包括感應低溫起始日至休眠完成期與盛花期之間每小時的平均溫度記錄,以便開發適合低需冷地區應用的臺灣新需冷模式。各關鍵栽培種的需冷量計算,即從感應低溫起始日至休眠完成或至盛花期所累積的低溫,經國外採用的三種不同低溫模式(即低於12.9℃的小時數、低需冷油桃模式與猶他低溫單位模式等三種)的測試結果,這些模式所累積的低溫皆偏低很多。經本所以「試誤法」從330萬餘組的測試組合中,所開發出來的臺灣需冷模式,用來測試4個關鍵栽培種的需冷量,結果顯示新模式較國外高需冷地區所開發的三個需冷模式表現更為精確。採用臺灣需冷模式對本地桃樹需冷量的評估為:‘華仙水蜜桃’300低溫單位(chill unit, CU),‘砂桃’210 CU,‘福州大桃’200 CU,‘雞慶桃’190 CU,‘苦桃’180 CU,‘鶯歌桃’170 CU 7612( ‘Flordared’ x ‘Flordaprince’) 150 CU,7669(‘Premier’ x ‘Flordabelle’) 180 CU。

歐錫坤、陳琦玲
詳全文請見中國園藝 2000,46(4):P3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