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茭白筍栽培管理介紹 / 一步一腳印 / 栽培管理月曆 -- 六月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栽培管理月曆 -- 六月
發文日:94/09/07

栽培管理月曆 -- 六月

六月份

一、盛產期要密集採收:

五月份為台中一號等青殼茭白筍春作盛產高峰期,須每隔2-3天採收一次,以保持筍肉新鮮與脆度。如過熟採收,將導致纖維老化或與茭白筍共生的黑穗菌孢子褐化,使筍肉組織產生污點,將影響產品品質與售價。

二、茭白筍採收後保鮮方法有二:

  1. 茭白筍田間採收後,立即以4℃冰水預冷20 分鐘後,撈起滴乾積水,再以厚度0.03 厘米的PE 塑膠袋包裝,以減少水分損失,並貯存於5℃±1℃之冷藏庫。如此,可貯藏約23天,保鮮效果最好;帶殼貯藏較不帶殼貯藏,能防止綠化及減少水分損失,並且更有利於貯藏及保鮮。
  2. 採收後之茭白筍經52℃溫湯處理10 分鐘,貯藏於5℃冷藏庫中,經21 天,尚能保持茭白筍之食用價值。

三、到了六月中旬

春筍採收接近尾聲,田間呈現稀稀落落感覺,母莖莖葉枯黃,剩下幾許新萌發分櫱芽存在;此時即須準備留宿根,進行下期作的栽培管理。

四、春作停止採收後

即為秋作宿根栽培之開始,須先排乾田間積水,施用台肥五號複合肥料每公頃150 公斤,並實施晒田5~7 天,然後引進淺水(5~10 公分)灌溉,促進分櫱芽產生。

五、中耕除草

並將田間枯枝敗葉及前作採收留下的苞葉埋入土中或拖至田埂,以維田間清潔。

六、田塍及四週農路噴巴拉刈或年年春殺草劑,減少病蟲滋生。

噴藥時要選在無風的早上,以免影響正常植株的生長。

七、天氣漸漸轉熱

       要注意茭白筍胡麻葉枯病的危害,罹病初期在葉面發生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大成胡麻粒狀或橢圓之暗褐色病斑,周圍具淡黃色暈環。下位葉罹病程度高於上位葉。後期病斑會相互愈合,而逐漸由葉緣向下延伸之枯黃色塊狀枯死。葉鞘受害則呈不規則之淡褐色大病斑。本病菌可藉由空氣及筍農採筍後棄置田間的葉片、殘株傳播。砂質壤土之茭白筍園,因土壤貧瘠及保肥力差,易發生此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