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花卉-蘭花

 
項目符號

切花

項目符號

盆花

項目符號

香花植物

項目符號

觀葉植物

項目符號

蘭花
項目符號

蘭花

項目符號

國蘭

項目符號

種苗

項目符號

草皮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白絹病
灰黴病
炭疽病
疫病
細菌性軟腐病
褐斑病
石斛蘭葉斑病
東亞蘭嵌紋病毒
齒舌蘭輪斑病毒
胡瓜嵌紋病毒
細菌性軟腐病 (Soft rot)

病原菌:Erwinia chrysanthemi Burkholder, Mcfadden & Dimock

  可以造成蝴蝶蘭組織軟腐的病原菌,包括真菌 Phytophthora spp. (疫病或黑腐病)、Pythium spp. (幼苗腐敗病或黑腐病)、Sclerotium rolfsii (白絹病),以及細菌 Erwinia spp.,不過一般所說的軟腐病,通常指由病原細菌Erwinia spp. 引起的病害。可以引起蝴蝶蘭軟腐病的病原細菌,據以往國內外報告有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E. chrysanthemiErwinia cypripedii (褐腐病)。但據調查,在我國造成蝴蝶蘭軟腐病的細菌都是Erwinia chrysanthemi,生化特性多數屬於第四亞群 (subdivision),少數屬於第二亞群。分離自結球白菜軟腐病組織的 E. cartovora subsp. carotovora,以人工針刺接種,雖可造成蝴蝶蘭軟腐,但在自然狀況下尚未發現其感染蝴蝶蘭。該病主要造成葉片軟腐,在高溫、多濕的環境下容易發生,蝴蝶蘭溫室內之高溫、多濕條件,及一般採行的噴灌或淋灌方式,有利於本病發生,因此除冬季較少見外,其他季節均可見其發生,是目前臺灣蝴蝶蘭上最普遍且最致命的病害之一。

病徵:
  
主要危害葉片。葉片感染後會出現水浸狀小斑點,隨即迅速擴大,感病部位內部組織被細菌分解成水液狀,葉片失去支撐力而下垂。面向光源檢視時,病斑呈透明狀,從葉背觀之,水浸狀病斑處顏色較深,與淺綠色健康組織有明顯區別。
  病菌可以感染各齡期蝴蝶蘭葉片的不同部位,花梗或花瓣也會受害。葉片受感染後首先出現水浸狀斑,面向光源呈半透明狀,病菌藉分泌的多種果膠分解酵素 (pectolytic enzymes) 分解細胞中層 (middle lamella) 與細胞壁的果膠物質,造成植物細胞及組織崩解,受感染組織因而軟腐,溫、濕度適宜時擴展迅速,3-5 天內即可造成 20 公分左右的葉片全面腐爛,葉基部或心葉遭受感染後,常在數天內導致整株死亡。

病原菌

分  類: 屬於原核菌 (Procaryote),腸內生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Erwinia 屬。為革蘭氏陰性,兼性嫌氣 (facultatively anaerobic) 細菌。
分  佈: 地理分佈很廣,歐、美、亞、澳洲許多國家均有本菌引起各種作物軟腐、萎凋或矮化的記錄。該菌引起的蝴蝶蘭軟腐病,在臺灣各地蘭園均有發生。
寄  主: 寄主範圍廣泛,可感染一般蔬菜類作物如甘藷、馬鈴薯、芹菜、蔥、蒜、牛蒡等,也可引起園藝作物如菊花、廣東萬年青、蔓綠絨、非洲堇等的組織腐爛或植株萎凋。蘭科植物可以為害蝴蝶蘭、文心蘭、狐狸尾蘭、石斛蘭、拖鞋蘭等,嘉德麗亞蘭、朵麗蝶蘭及虎頭蘭則較具抗病性。
形  態: 菌體為棍棒狀,大小為   0.5-1.0×1.0-3.0μm,具周生鞭毛。在一般細菌培養基上形成乳白色、具皺摺光澤的扁平菌落。
診斷技術: 軟腐病的徵狀常隨蝴蝶蘭品系的不同而略有差異,與 Phytophthora spp. 或 Pythium spp. 引起的黑腐病,有時以肉眼也不易區別。診斷時,可切取小塊新鮮的軟腐組織,置於載玻片上的水滴中,覆上蓋玻片,直接在光學顯微鏡下檢視,如發現成群或成團,活潑游動的微小菌體自組織中湧出,可初步確定為細菌性病害,進一步可將馬鈴薯或結球白菜的中肋組織清洗乾淨後,切成約 5×3 公分大小,以針刺洞,取一小塊蝴蝶蘭軟腐組織置於傷口處,將整塊組織置於含濕棉球的塑膠袋中,放於 28-30℃ 下,經 24-48 小時後,如組織自接種處腐爛,可認定其為軟腐病。至於病原菌的進一步鑑定,則可於分離、純化出病菌後,以嫌氣生長試驗區別本菌與其他植物病原細菌,以卵磷酯分解酵素 (lecithinase) 之產生及對抗生素 erythromycin 之敏感性,區別本菌與 E.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
生  活  史: 本病菌可在土壤中或水草、蛇木及蘭園常見雜草如菁芳草、假吐金菊和黃花榨醬草上殘存,存活期限因質材、葉齡、環境條件不同而有差異,在種有蝴蝶蘭的水草上可達二個月,在雜草上近 25 天。因此,本病的初次感染源,可能來自其他蘭園之罹病蘭株、其他寄主,或是於栽培質材、雜草上殘存的病菌。病菌經風雨飛濺至蝴蝶蘭植株後,可在健康葉片表面營腐生生活,存活期限約 45 天,當溫、濕度適宜時,自傷口侵入感染,在罹病組織內大量繁殖,自罹病組織溢出的菌液則成為最重要的第二次感染源,病菌可於剪除的病葉中殘存近 10 天。

發生生態:
  本病菌具周生鞭毛,能在水中迅速游動,通常經由傷口侵入植物組織,生長最適溫為 29℃,因此,溫熱、多濕尤其是有水膜存在的條件最有利於病害發生,在颱風頻繁、多雨的夏季常猖獗為害,尤以管理不善、蘭株密度過高的蘭園受害最為嚴重。病菌在相對濕度 100%、30℃ 的條件下可在 3 小時內完成侵入過程,28℃ 下病斑擴展最快,感染後 1-2 天內,每日擴展 2-3 公分,三天後每日可擴展 4-6 公分,溫度低於 20℃ 時,感染率及病斑進展速度則顯著降低。

傳播途徑:
  
病菌主要藉傷口或自然開口侵入組織(黃德昌、李惠鈴,興農272期第84頁),另藉葉面澆水、噴霧、切除病葉或施肥而散播至健株上,造成二次感染。

病原生態:
  病原菌於27~31℃間,相對濕度為70~100%時發病率最高,春、秋二季易發生。在高溫時期病勢發展極為快速,3~4天即可使整葉腐爛,不論老葉或新葉都會發生。是蝴蝶蘭的頭號殺手。

防治方法:

一、 本病目前無推薦藥劑   可參考使用:
1.   30.3 %四環黴素可溶性粉劑1000X。
2.   77 %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400X
3.   40 %銅快得寧可濕性粉劑400X
4.   39 %硫酸快得寧可濕性粉劑400X
5.   68.8 %多保鏈黴素可濕性粉劑1000X,每7~10天噴灑一次,連續3~4次。
二、

在防治軟腐病時應輪流使用,避免誘發病菌之抗藥性,並應添加品質良好的展著劑,以提高防治效果。避免密植,以防葉片磨擦造成傷口;保持通風,並避免過度噴灌,造成葉片積水;徹底消除病株、病葉,勿使其殘留在園內及四周;選用清潔的栽培基質;蘭園內避免混植其他植物,都是基本防病措施。(黃聰昌、李惠鈴,1991,興農272期第85頁)

三、

栽培防治法:

1.  

選用清潔的栽培質材,徹底清除病株及蘭園雜草,避免混植其他植物,以減少本病感染源。

2.  

改採滴灌,如為噴灌則應控制灌溉頻率,並維持蘭園適度通風,以避免葉片積水,減少病菌散播與感染。

3.  

保持適當植株間距,避免葉片摩擦造成傷口,以防止病菌侵入。

4.  

適量施用氮素並保持充足的日照,以增進植株抵抗力。

四、 化學防治:
  本病的化學防治,目前並無正式推薦的藥劑,但據試驗 30.3% 四環黴素可溶性粉劑1,000 倍、68.8% 多保鏈黴素可濕性粉劑 1,000倍、10% 鏈四環黴素可濕性粉劑 1,000倍、81.3% 嘉賜銅可濕性粉劑 1,000倍、新型殺細菌劑 20% 歐索林酸 (oxolinic acid) 可濕性粉劑 1,000 倍、40% 銅快得寧可濕性粉劑 400倍、77% 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 400 倍及 39% 硫酸快得寧可濕性粉劑 400 倍對軟腐病都有顯著的預防效果,尤其是四環黴素及多保鏈黴素效果最為突出,但病菌一旦侵入後,這些藥劑都無法抑制病斑的擴展。不過連續使用同一藥劑可能誘發病菌抗藥性,我國於 1989 年間即已出現抗鏈黴素的蝴蝶蘭軟腐病菌株,抗藥程度由 200到5,000 ppm不等,1997 年並偵測到少數抗四環黴素的菌株。由於抗藥性菌株可經由蝴蝶蘭之流通而四處散播,使抗藥性問題趨於嚴重,因此施行化學防治時應輪流或混合用藥,以確保防治效果並減緩抗藥性菌株的汰選速度。

參考文獻:

1.   王志傳。1984。狐狸尾蘭軟腐細菌之生態。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研究所第十四屆碩士論文。54頁。
2.   位國慶。1994。臺灣蝴蝶蘭真菌及細菌病害之發生與防治。中華植物保護學會特刊新二號。119-131頁。中華植物保護學會編印。
3.   許秀惠。1994。臺灣花卉之細菌病害。中華植物保護學會特刊新二號。63-75頁。中華植物保護學會編印。
4.   曾國欽。1979。臺灣 Erwinia 屬軟腐細菌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研究所第九屆碩士論文。52頁。
5.   Batchelor, S. R. 1982. Orchid Culture-15-Disease, Part 1- The Ruinous Rots. Amer. Soc. Bull. 51:479-486.
6.   Bradbury, J. F. 1986. Guide to Plant Pathogenic Bacteria. C.A.B. International, UK . 331pp.
7.   Collmer, A., and Keen, N. T. 1986. The role of pectic enzymes in plant pathogenesis. Ann. Rev. Phytopathol. 24:383-409.
8.   Huang, T. C., and Lee, H. L. 1988.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soft-rotting Erwinia from Phalaenopsis. Plant Prot. Bull. 30:416 (Abstr.).
9.   Perobelon, M. C. M., and Kelman. A. 1980. Ecology of the soft rot Erwinias. Ann. Rev. Phytopathol. 18:361-387.
10. Uchida, J. Y. 1994. Diseases of orchids in Hawaii. Plant Dis. 78:220-224.
花梗尖端柔軟而下垂 病斑蔓延至生長點
(位國慶,1994,農藥世界134期41頁)   (位國慶,1994,農藥世界134期41頁)
初期葉上的水浸狀病斑 花朵上的水浸狀病斑
(位國慶,1994,農藥世界134期41頁)   (位國慶,1994,農藥世界134期41頁)
軟腐病造成葉片組織軟腐   葉片基部及心葉感染軟腐病導致植株死亡
葉片基部及心葉感染軟腐病導致植株死亡   蝴蝶蘭軟腐病組織可造成結球白菜組織軟腐
四環黴素預防軟腐病的效果優良 (右為處理組,左對照組)   台灣部分軟腐病菌株已對鏈黴素產生抗性 (右為感性菌株,左為抗性菌株)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2000,植物保護圖鑑系列6,第44-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