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菌主要為害根部、偽球莖及分生芽未展開幼嫩組織,受感染部位首先呈現黑褐色水浸狀,隨後組織腐敗,地上部則枯萎死亡。濕度高時,檢視受害部位,通常可看到其上著生白色絨毛狀菌絲(圖一),後期則形成初為白色後轉成暗褐色,形狀及大小如小米的菌核(圖二),是鑑識本病的重要依據。菌核可長期存活於栽培介質中,是本病的重要傳染源。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介質衛生:如果有蒸汽消毒設備,則可在定植前5~7天以蒸汽消毒栽培介質,消毒溫度80℃,時間20分鐘;如果沒有蒸汽消毒設備,則可以塑膠布覆蓋介質,進行日光消毒數天。
(2).避免過度噴灌,並隨時清除病株及菌核。
(3).化學防治:可參考使用10﹪「菲克利」乳劑1500倍、35﹪「貝芬菲克利」可濕性粉劑3000倍、50%「脫克松」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及50﹪「福多寧」可濕性粉劑3000倍等藥劑任選一種輪流防治之,且每7天施用一次,連續2~3次。
相關照片
圖二、白絹病形成菌核
圖一、白色菌絲及淡褐色菌核
大家覺得這篇文章
一級棒:54%
我喜歡:37%
很實用:2%
夠新奇:2%
普普啦:5%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說
登入會員即可參加留言

巫婷(高手級會員)發表於 111/10/25
謝謝分享。

菁菁(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8/05/23
GOOD

齡(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6/25
GOOD

小慶(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7/06/25
good

陳*智(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1/01
好

陳*雅(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6/01/01
喜歡

油膩(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1/01
不錯

羅*珍(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11/01
真好

陳*杰(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5/06/07
很好

may(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1/06/05
了解

wendy(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1/06/04
good

朱*卿(達人級會員)發表於 100/11/05
不是主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