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鰻魚知識家 / 達人秀 / 台灣區鰻魚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郭瓊英女士
取消列印
列印本頁
台灣區鰻魚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郭瓊英女士
發文日:98/12/01

台灣區鰻魚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郭瓊英女士

郭瓊英—台灣區鰻魚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小時候的故事,與鰻魚結下不解之緣

       台灣以獨特的海島環境,成為最適合養殖鰻魚的地方,但您聽過鰻苗的故事嗎?郭董事長告訴我們一個從小聽來關於鰻苗故事:「聽說日本人來台灣的時候,不經意在河中看見狗的屍體,而在狗屍體周圍似乎有東西再游動,仔細一看才發現附近全都是鰻苗,這時日本人心想,台灣怎麼會有鰻苗?於是將狗屍體撈上來,才發現河中滿滿都是鰻苗,從此發現台灣其實是非常適合養鰻魚的地方」。

       郭董事長畢業後,進入一家日本商社工作,商社從事雜貨買賣,如衛生筷、豌豆、冷凍蔬菜等,活鰻魚出口也是其中一項,商社請她負責鰻魚管理,包括採購小鰻魚、出口成鰻、管理養殖場、包裝場等,在出口鰻魚的部分,郭董事長表示因為早期是使用木頭做成類似輸送帶的水槽分裝鰻魚,木頭的粗糙表面會刮掉鰻魚身上的粘膜,雖然會再生,但如果不幸刮到表皮,就會造成鰻魚死亡(現在都已改用不鏽鋼水槽)。鰻魚依照重量分裝後還需經過冰鎮程序,將溫度降到零度讓鰻魚進入冬眠狀態,空運到日本後,重新調節溫度鰻魚就會醒過來,但若包裝前受傷或有病的鰻魚就會醒不過來,容易造成貿易糾紛。郭董事長笑說當年20幾歲的她根本不知道鰻魚是軟的,剛抓鰻魚時還會尖叫、做惡夢,不過也因為那段工作經驗,讓郭董事長對鰻魚有最透徹的了解,更練就選鰻魚的絕活,只要她經手過的鰻魚,就能知道其重量及健康狀況,而郭董事長前前後後接觸鰻魚產業約34年,對於整個鰻魚產業有相當深入的投入,算是台灣早期但非常年輕就參與的技術人員。

 郭瓊英董事長在東京召開台日共同記者會 

(圖:郭瓊英董事長在東京召開台日共同記者會)

 建立台灣品牌,達到安全、安心、美味的目標

       台灣鰻魚產業自民國六十二年開始,基於政府政策的輔導及養殖業者配合實施,因此歷年來不斷的提升養殖技術,更新加工設備,並嚴格執行品管,積極拓展鰻魚外銷市場,除對農村經濟之繁榮貢獻甚鉅,同時也為台灣賺取大量外匯。民國六十九年為安定鰻魚外銷,保障業者合理利益,乃申請設立財團法人台灣區鰻魚價格平準基金會,且配合農業發展條例之修正,於民國七十五年奉准改名為財團法人台灣區鰻魚發展基金會,以獎勵改進鰻魚生產技術,拓展內外銷市場,促進鰻魚產業之安定發展,民國97年7月由郭瓊英小姐當選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郭董事長並以下列五點為主要政策目標:

1. 建立台灣產鰻魚的品牌

2. 要求日本政府對台灣鰻魚進口的解除命令檢查

3. 提升台灣養殖鰻魚的品質

4. 確實做到保持安全、安心、美味的標準

5. 促進國內消費市場

台灣環境,得天獨厚

       由於台灣位處於北迴歸線上,南部氣溫長年平均都在28度上下,溫差不超過10度(若超過10度,會影響鰻魚的進食及成長),在氣候、溫度、水質及地理環境等天然條件配合下,台灣採用露天的養殖方式,最接近天然的狀態,比起日本溫室養殖更節省成本,鰻魚肉質更好。

       鰻苗到目前為止都還是靠沿海捕撈,至今還沒能成功人工繁殖成為食材。因為日本冬天太冷,不利鰻魚成長,所以早期會先將鰻苗在台灣飼養,等三~四月天氣回暖後,再將鰻魚以跑單幫方式帶回日本繼續飼養,漸漸地,日本人就乾脆將整個鰻魚養殖都放在台灣,養至成鰻後,再運回日本,因鰻魚產量變大,即採用報關方式出口日本,運送包裝的方式也經過多次研究改良(從早期的木箱、塑膠袋等),目前運送至日本的活鰻已能達到高存活率,也因台灣得天獨厚的環境,日本逐漸將整個鰻魚產業移往台灣,除了活鰻養殖出口,也將鰻加工品在台灣發展,使台灣成為「養殖→包裝(加工)→出口」一貫流程的鰻魚產業。

       自民國79年開始,大陸開始養殖鰻魚,部分市場逐漸被大陸低價搶走,但因大陸在交通、養殖技術上遠不及台灣,所以還是以鰻加工品為主,活鰻還是靠台灣供給,不過早期因鰻魚產量多寡容易造成價格起伏,也間接促使大陸第三市場的興起,但經多年努力,民國82年台灣出口至日本的鰻魚量約佔日本總供應量的70%(含活鰻及鰻加工品)至今年台灣仍有約1600家的鰻魚養殖業者,年產量約兩萬四~兩萬六千公噸,其中內銷約三千公噸,其餘皆出口至日本。

外銷為主,內銷為輔

       日本為台灣最大的鰻魚輸出國,促銷鰻魚為基金會主要工作之一,在日本歷史中,幕府時代就開始流傳鰻魚有壯陽、美容的功效,以前鰻魚都是野生,自然長大的,由於淡水海水都可以成長,生命力很強,營養價值很高,郭董事長也告訴我們,現在日本蒲燒店一小塊野生鰻魚約需一萬日幣,可見其珍貴性。日本在七月份,也就是小暑前的第二個丑日定為鰻魚節(土用の丑日),那天日本人全家大小都要吃鰻魚,就如同我們的端午節一樣,是銷售鰻魚的高峰(日本約有一億兩千萬人口),也是鰻魚業者每年最主要的銷售高峰,節日前後十天都是出口旺季,但日本多數媒體及民眾不知道日本人吃的大多數都是台灣鰻魚,基金會至去年開始都有至日本宣傳,讓日本人了解台灣鰻魚就是日常吃的鰻魚,藉此打響知名度。

       日本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之一,日本人愛吃魚,特別愛吃鰻魚,一年要花費至少5億台幣的航空運費在進口鰻魚上,反觀我們台灣,卻很少吃鰻魚,實在很可惜;郭董事長說:「也許是不了解鰻魚的營養價值或是不會烹煮,這都是基金會努力推廣的方向與責任,讓國人吃到安心、安全、美味、養生的鰻魚。」

 2009年赴日宣傳鰻魚記者會

(圖:2009年赴日宣傳鰻魚記者會)

友好的台日鰻魚關係

       台日鰻魚的關係可說是相當良好,這兩年經常針對不同的議題舉辦多次活動,如台日鰻魚民間協調會、赴日宣傳記者會、台日鰻魚業貿易會議及日本鰻蒲燒商研修團來台參訪等。而自去年開始,日本中盤商、零售店家(約超過30%)都已經主動指名要台灣產鰻魚,雙方互動頻繁且關係越來越好,加上強調台灣產的鰻魚是經過台灣出口前兩次檢驗、進口後再次通過日本嚴格的檢驗,絕對讓消費者吃的安心。

       去年日本最具權威的NHK電台專訪台灣區鰻魚發展基金會及國內養殖鰻魚專家及政府官員,節目播出後,頗受各界好評,讓台灣產鰻魚整體形象上升,曝光率增高,並充分表現我們建立台灣品牌的企圖心。

 日本鰻輸入組合來台參觀鹿港鰻魚養殖場     

(圖:日本鰻輸入組合來台參觀鹿港鰻魚養殖場)

鰻魚產業的難題與未來展望

       如同前面所說,台灣目前沒有自有品牌,郭董事長一直強調建立品牌,「品牌就是品質及獲利的保證。以前因沒有品牌,日本商人從台灣進口鰻魚後,被當成日本自產品牌銷售;若台灣建立品牌後,日本人可買到質優價廉的台灣品牌鰻魚,又可將利益回饋給台灣漁民,減少中間商的剝削。在食品安全部分,則推廣建立產銷履歷及記錄制度等,加強養殖者安全觀念、用藥觀念並確實落實。」,而目前對於養殖者已提供諮詢服務,包括成立SOS專線,由專家電話線上提供服務,現在SOS專線由嘉義縣家畜疾病防治所李建霖課長幫忙接聽,讓養殖者第一時間得到正確的解決方式,避免重複錯誤造成損失。

       郭董事長多次建議政府推動源頭管理制度,所謂源頭管理,就是教育養殖者,例如哪些是違禁品絕對不可添加、流行疾病的投藥時間、間距及用量等,就如同坊間在職訓練一樣,辦理課程,建立類似學習護照這樣的制度,並規定時限內要達到基本訓練時數,否則就不應給養殖者繼續養殖;這就是郭董事長正在推行的制度,希望讓養殖者了解如果確實做到,後面的檢驗程序就一定達到標準。但前提是政府要編列教育養殖業者的預算,將錢投資在養殖者身上,而不需要將錢花在檢驗上面,現行規劃的繁瑣的檢驗程序,就是因為不信任養殖者,這樣反而是本末倒置,效果差又沒成效,一定要讓養殖者了解自己從事的是良心事業,自已養殖生產的自己一定敢吃。

       今年是鰻魚產業的轉運年,因為日本自從大陸毒水餃事件後,已經很少吃大陸製品,相對的中國產鰻魚也連帶滯銷,養殖場也關閉約30%,所以大陸將鰻苗賣給我們,雖然颱風來襲造成部分損失,預估今年仍可望提昇30%;同時也加強內銷的部份,讓國人了解鰻魚的高營養價值。提昇產值並符合安全、安心、美味的目標,也是基金會正在努力的方向。

2009年台日鰻魚民間協議會照片

(圖:2009年台日鰻魚民間協議會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