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雜糧-落花生

  
大豆
小麥
高梁
落花生
綠豆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白絹病
果莢黑斑病
冠腐病
根瘤線蟲
黃化扇斑病毒病
條斑病毒病
斑紋病毒病
葉斑病
葉燒病
銹病
簇葉病

銹病 (Rust)

病原菌:Puccinia arachidis Speg.

病徵:
  落花生植株之地上部除花及子房柄外均會被感染,但多發生在葉片及葉柄,又以葉片之下表面病斑數最多。初期形成黃白色小圓點,後來逐漸隆起,並轉為鐵銹色,釋放出鐵銹色粉末之夏孢子。單一病斑之大小約為0.3~1.0公厘,有時候病斑會連在一起,或者先在下表皮發生後,在同一位置的葉片上表皮也會產生夏孢子堆。病斑的顏色一般隨時間而加深,初期為鮮黃色,逐漸轉為深黃褐色,再轉為深咖啡色或近黑褐色。落花生生長期,若發病環境適合時,夏孢子所造成之連續感染,使得發病嚴重時常會造成落葉。由於葉斑病與銹病均同時發生在葉片上,若葉斑病發生較早則銹病較輕,反之亦然。

發病生態:
  夏孢子在15~30℃之間均會發芽,但以20~25℃之間最佳。發病溫度在20~30℃之間,但以20~25℃最適合。葉片表面必須要有游離水時,夏孢子才會發芽及侵入。從感染至病或產孢約需10~14天,視外界的環境為定。落花生植株任合株齡都會被感染,台灣春作比秋作發生嚴重。第一次感染所形成之夏孢子堆,釋放出來的夏孢子連續重複感染是造成流行之主因。風及飛濺的雨滴或昆蟲可幫助病害的傳播與散佈。種子表面若帶有新鮮的夏孢子,並且馬生帶到可發病的地方。有時也會擔任病害散佈的角色,但種子內部並未有病菌感染的報導。 

診斷要領:
  一般用肉眼依病斑及病徵即可判斷,主要靠鐵銹色之病徵及有突起之夏孢子堆來診斷。若無法確定時,將病葉帶回實驗室,將病斑表面之粉末狀物質挑起,放在載玻片上,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有無夏孢子,或將病斑做徒手切片後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有無夏孢子堆即可容易診斷。

防治方法:

藥 劑 名 稱 每公頃每次施藥量 稀釋倍
數(倍)
施藥方法 注 意 事 項

8.8%環克座溶液

0.33公升

3,000

播種後如發現病斑時應即施藥,以後每隔10天施藥一次,共施藥四次。

1.  本藥劑試驗時加展著劑SANDOVIT 2,000倍。
2.  採收前7天停止施藥。

23.8%得克利乳劑

0.5公升

2,000

1.  施藥時應噴及葉片上下兩面。
2.  採收前7天停止施藥。

5%菲克利水懸劑

0.8公升

1,500

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

28%比多農乳劑

0.5公升

2,000

1.  本藥劑試驗時,加展著劑「Total Watt」1000倍。
2.  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

40%四氯異苯晴水懸劑

1.3公升

600

1.  採收前7天停止施藥。
2.  本藥劑試驗時加展著劑「全透力」

47%三得錳可濕性粉劑

1.0公斤

800

1.  施藥時應噴及葉片上下兩面。
2.  施藥時應家展著劑「Total watt」1000倍

(1998植物保護手冊第97頁)
銹病病徵
(葉忠川1990台灣農家全書第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