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蟲害與肥培管理技術資料光碟

雜糧-落花生

  
大豆
小麥
高梁
落花生
綠豆

 


蟲害防治   病害防治 肥培管理 其他資訊
 
小綠葉蟬
台灣黃毒蛾
赤葉蹣
豆花薊馬
南黃薊馬
姬黃薊馬
斜紋夜蛾
番茄夜蛾
甜菜夜蛾
銀紋夜蛾

番茄夜蛾 (Tomato fruit worm )

學名: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

生態習性:
  番茄夜蛾(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屬於鱗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因其危害作物不同而有番茄夜蛾、玉米穗蟲、高粱穗夜蛾、棉蛉蟲,偽菸草蛾及大綠蟲等俗名。為世界性分佈害蟲,在台灣之雜作及園藝作物栽培區普遍發生,幼蟲食性雜,常造成鉅大損失。以落花生、甜玉米、飼料玉米、番茄、高粱、菸草、棉花、蘆筍、豆類及瓜果類都深受其害。自從政府極力推展稻田轉作政策後,旱地作物栽培面積急速增加,寄主植物不中斷,蟲源細水長流,被危害作物如落花生常因其啃食新梢、嫩葉及嫩莖而致生長受阻。

形態:

卵: 卵呈半球形,淡黃色或淡黃綠,孵化前呈淡黑色。直徑約0.4~0.5公厘。
幼蟲: 幼蟲體色有變化。同一雌蛾所產生的卵孵化後之幼蟲間體色亦不同。幼蟲體表顏色常與寄主植物顏色相近,與食物顏色關系不明顯,田間常見綠色或黃綠色。幼蟲體色和蛹及成蟲色澤關係不顯著,幼蟲期色澤雖不同,但其成蟲色澤相似,並無很大的差異。幼蟲常呈綠色、深綠色、褐色、黃褐色、黃綠色或黑色。不論蟲齡大小,幼蟲體節明顯,體表刺毛亦清晰可見。老熟幼蟲體長約35~38公厘。
蛹: 蛹呈紡錘形,初期翠綠或淡綠色,後期呈黃褐或深褐色。雌、雄蛹之辨別為雌蛹:生殖孔位於第八腹節腹面中央,其後緣甚形凹入,第九節腹面後緣極形凹弟至於中斷。而雄蛹之生殖孔位於第九腹節腹面中央,於其兩側各具形突起,第八節腹面後緣不凹入,呈直形。第九節腹面後緣呈狐形。通常雌蛹小於雄蛹,重量亦不同,雌蛹長約17.7公厘,重約363毫克。雄蛹長約18.3公厘,重約379毫克。
成蟲: 成蟲體色常有變化,通常雌雄互異。雄蛾前翅、頭及胸部常呈淡灰綠色;雌蛾則呈土黃色或黃褐色。雄蛾腹部尾端尖而略上舉,外形可見八節;雌蛾尾端鈍形,開孔明顯,外形可見八節。雄蛾體型較雌蛾大,雄蛾體長約21公厘,雌蛾體長約19公厘。

危害狀:
  卵主要散產於葉背或葉面上。孵化之幼蟲喜啃食心梢或花器,隨蟲齡增加,啃食部位及範圍亦擴大,由嫩葉至嫩莖部均可被害,密度高時常啃食心梢與葉部,只有莖幹殘留,植株生長受阻,開花期部份幼齡幼蟲移至花器危害影響授粉。在落花生栽培區必須注意本蟲之發生,秋作較春作嚴重,以生育中前期為主。開花結莢期如果被啃食,嚴重影響產量,分佈較區域性,部份落花生栽培區之番茄夜蛾密度極高,心梢或幼葉常被啃盡而致使植株無法正常生育,此期必須注意防治。

防法方法

一、 每年10~12月中旬,番茄夜蛾之幼蟲極易被白殭菌(Beauveria bassiana)及黑殭菌(Metarrhizium anisopliae)所感染,其罹病率可高達80~95%、田間之罹病情形以落花生園及蘆筍較其他作物高。
二、 春天濕度高,病毒(virus)亦常導致幼蟲大量死亡。
三、 番茄夜蛾之幼蟲食性雜,且化蛹於土中,倍增防治困難,其幼蟲喜啃食嫩葉、嫩莖及花部,對於防治藥劑之效果影響鉅大。
四、 以秋季及春季為主要發生季節,此時期氣候較乾旱,蟲體之發育溫度亦適宜,常造成猖獗。
五、 必須注意及時慎選防治藥劑及注意施藥位置、稀懌倍數及安全採收期參考蔬菜上番茄夜蛾之用藥。
六、 同時注意田間衛生及寄主轉移情形。
七、 非化學殺蟲劑之利用,如長期利用性費洛蒙偵測及誘殺,以降低田間之族群。

(葉忠川,1996,植物保護圖鑑系列第68頁)